出将入相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相”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下列属于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  )①西汉“中朝”形成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

出将入相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相”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下列属于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  )①西汉“中朝”形成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出将入相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相”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下列属于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  )
①西汉“中朝”形成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③隋唐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参知政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汉武帝时期推恩令是为了削减王国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的,因此不符合削弱相权的措施。故能排除②。①项是以皇帝身边的掌管文书的小官逐渐获得了决策权排斥了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为主的权力;③项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④项是剥夺了丞相的财权和军权,只保留了行政权力。因此①③④都是削弱相权的措施。故选B。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在秦朝创立,其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发展趋势是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历朝加强皇权的措施,如汉武帝时的中朝制度、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等内容都要求掌握,也是考试的重点。
举一反三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划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世官制度下官员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1分)
材料二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2)    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1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分)
材料三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3)科举制度兴起于何时?(1分)其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什么?(1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3分)
(5)明清以后,科举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
A.中书省和门下省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D.中书省和尚书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  )
A.世袭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科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行省制度是自元朝以来实行的一种重要的地方行政体制,下列关于行省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清朝在继续实行这一制度的同时,在地方管理上又表现出更多的灵活性
B.行省长官是由中央委派的
C.明朝时期进一步强化了行省的职能和权力
D.是元朝为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开始设置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