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B.西汉
C.南北朝D.唐朝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秦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西汉初年却实行郡国并行制,当时全国共设54郡,诸侯王国就占据39郡。随着形势的变化,诸侯王国与中央对峙的问题变得十分严重,从文帝、景帝到武帝,经过不断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两者对照,证明秦朝郡县制有其合理之处。正确答案为B。ACD项均未实行郡国并行制。
点评: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是在吸取秦亡的教训的基础上实行的,目的在于巩固刘家江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诸侯国的实力不断的增强,逐渐的不听中央的节制,出现尾大不掉之势,不断地发动叛乱。
举一反三
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禹》
B.《趣谈秦始皇与郡县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宋代行省制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伯利克里说,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有什么作用?(6分)
(2)材料二的联邦政府结构是依据哪一部法律文献构建的?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又体现了什么原则?材料一和材料二政府框架构建原则有什么共同点?其目的有无本质区别?(8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伯利克里在这段话中提到的雅典民主制的特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政治制度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制是指
A.郡县制B.郡国并存制 C.州郡县交错管理D.道州县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设立宣政院 B.建立三省制 C.推行行省制度 D.设立刺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通典·职官》记载:(汉武帝)“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郡。……自后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关于以上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执法不避皇亲国戚以警示贵族官僚
B.改变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格局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严密控制
D.创立诸侯只享用租税而无治民权并受所在郡监督的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