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其实质是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C.加强了皇权 D.防止了分裂割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北宋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其实质是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 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 C.加强了皇权 | D.防止了分裂割据 |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是通过“杯酒释兵权”;B是具体目的,但不是根本目的;D表述绝对化;C符合题意, 北宋通过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 点评: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军、政、财三权收归中央 (1)原因:唐后期以来“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2)措施: 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设转运使,转运地方钱粮。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3)影响:①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了“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
举一反三
材料1: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俟,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2: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员。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岁一开贡举,每放近千人,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材料3: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59万,官员7500人,官民之比为1:7945;而唐高宗时,全国人口5238万,官员13465人,官民之比已增加一倍,为l:3927;元成宗时,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无几,5881万,官员已增至2.25万人,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时(注:指康熙初年)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万人,官民之比已高达1:911。 ──《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 请回答: (1).材料1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1分)其主要弊端是什么?(2分) (2).分析材料3历史现象的危害及其历史教训。(6分) (3).扼要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2分) |
“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A.先秦的世袭制 | B.汉代的察举制 | 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 D.隋唐的科举制 |
|
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是①中央地方省制的开端②有利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④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的限制 |
《梦溪笔谈》记载道:“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瑾枕路。是时范文正(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 B.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 C.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
|
元代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比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 | B.加强专制皇权 | C.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 D.扩大统治区域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