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       )A.尚书被中书取代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

“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       )A.尚书被中书取代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       )
A.尚书被中书取代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割相权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元朝时,尚书被中书取代,故A项不正确;以三公决策辅政是秦时的三公九卿制,故C项不正确;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割相权是唐时的“三省六部制”,故D项不正确;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是汉武帝时期实行中外朝制度。
点评: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着重把握其实行的直接原因和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汉武帝将汉朝中央政府分为“中朝”、“外朝”,以此把执掌朝政的实权,由原来的外朝的宰相转移给中朝的尚书,根本目的是剥夺相权、强化皇权,但其直接的考虑是:(1)中朝的朝官地位很低,起而用之,可以减少皇帝对他们盗权窃柄的顾虑;(2)中朝官多是皇帝宠幸的近臣,他们能很好地贯彻皇帝的旨意,一般不致受到外朝大臣的牵制;(3)中朝官多由外戚、宦官充任,这些人本是卑微之能,皇帝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更换,这样既能保持外朝相府传统地位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力量。西汉中朝外朝的划分,是中国古代行政体制的一个重大变化。它不仅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同时也反映了在君主专制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所必然呈现出的趋向。这个历史趋向就是:皇帝必然实行专制独裁,而实行专制的方法无非以近臣、在朝官排抑外朝大臣以中朝侵夺外朝实权,中朝官权势渐重而有震主之危时,皇帝再引用新的心腹近臣,以主中朝,抑夺权臣。如此循环往复,对以后两千年的中国古代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二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帝
材料三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权利法案》
材料四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黄宗羲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怎样运作的?其意义如何?(7分)
(2)材料二中乾隆的言论反映出我国古代政治具有什么基本特征?(2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与乾隆帝相比,英国国王的权力有何不同?(2分)
(4)你怎样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3分)
(5)根据上述材料,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延续未改。三省六部制的重大突破在于( )
A.相权的一分为三B.决策权与行政权相分离
C.皇权的至高无上D.权力的制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古代中国某朝代中枢机构示意图(局部),这一朝代应该是
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 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材料三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指出材料二中的“这两种制度”,并各用一句话作简要解释。(6分)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4分)
(2)指出“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的含义。(3分)结合1787年美国宪法的具体规定,说明美国民主政治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9分)   
(3)结合材料中“革命”的不同含义(6分),谈谈你对“革命”的理解。(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评价某制度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他评价的是
A.察举制B.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D.科举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