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西汉时期刺史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监察为主要职能B.开始于汉武帝时期C.属于地方行政区划D.分为13个主要监察区

下列有关西汉时期刺史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监察为主要职能B.开始于汉武帝时期C.属于地方行政区划D.分为13个主要监察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有关西汉时期刺史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监察为主要职能B.开始于汉武帝时期
C.属于地方行政区划D.分为13个主要监察区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刺史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监察地方的官职。汉武帝时,为加强对全国的监督,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每个州设置一个刺史。因此ABD均正确。刺史不是行政区划,故选C
点评:刺史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重要内容。古代历朝为了确保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加强,设置了相应的许多监察机构。中央监察官职如秦时期御史大夫、地方监察机构如汉朝刺史、宋代通判、明朝都察院等。
举一反三
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    )
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  
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材料二:艺祖(宋太祖)继位之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三:如图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8分)
(2)根据所有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分析其本质。(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至两宋时期,三省六部制经历了萌芽、完善、成熟的演变历程。其中宋代
A.三省的职能和权力分配尚未定型B.尚书省掌管六部,是中央最高执行机构
C.三省的最高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D.六部归入中书省,相权重新得到加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及中国某制度时说:“人类的想象无论多丰富,也很难设想一个更好的办法。在中国,智者决定一切,而且他们都是通过这一制度证明他们能够胜任他们的官职、不负众望。”
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廷政治方针的变化和知识群体的参政,才导致了贤良对策与孝廉察举的出现,由此,“进贤”、“贡士”成了汉代察举的典型形态,“科目”取士之法也因之获得了制度化的形式。
——引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科举制度中,如唐宪宗时规定“迹涉流狂,兼亏礼教……不得中选”,宋代规定“不许有不孝不悌、隐匿工商异类、僧道归俗之徒”。文化考试要经过层层选拔、淘汰、极为严格。历代对考生健康也有要求,如唐代考中后,要由吏部组织再“试身”,即考察外貌和健康状况;宋代规定“其有残疾、笃疾并不得予解”,元代规定“患废疾”者不得应试。
——引自《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三  三百年来,科举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注,指古代官员服饰,亦用以喻显贵、仕宦)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引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九《好及第恶登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贤良对策与孝廉察举”出现的原因,(3分)并指出其影响。(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主要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科举制度的主要历史影响。(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