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同人学术论集》中写道:“大明朝时,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主要得益于A.心学的影响B.制度的创新C.

《中华同人学术论集》中写道:“大明朝时,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主要得益于A.心学的影响B.制度的创新C.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华同人学术论集》中写道:“大明朝时,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主要得益于
A.心学的影响B.制度的创新
C.经济的繁荣D.周边的和平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说明中央管理机构的制度创新有关,故本题选择B。心学属官方哲学,故A项错误;C与D不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
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使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A.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B.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
C.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D.严刑峻法、重典御下现象普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
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师大教授唐任伍在《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评述道:“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中君王的权力是绝对的,无所制约的话,那么就无法延续2000多年之久。事实上,中国封建君王的权力,还是受到一个比较有效的约束机制的制约的……”下列中国古代的官职或机构不可能成为唐教授观点依据的是
A.丞相B.三省六部
C.(元)中书省D.军机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雍正帝穿越到2014 年畅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 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太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你认为他们的言论与史实相符的有几位?
A.1B.2
C.3D.4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制度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加强控制的措施有
①推行郡县制      ②汉设置十三州   
③宋设参知政事    ④清设密折制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