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 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 皇帝观阅成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 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 皇帝观阅成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 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
|
答案
B |
解析
试题分析:从编著《起居注》这件事就可以看出,皇权的不断加强。汉时,皇帝无权观看《起居注》,但是在后代朝代不但 允许看,甚至下令停止编撰,反映了皇帝的控制明显加强。故选B。A项明显与材料不符;C项材料未体现;D项说法有误,皇帝的态度的转变并不是《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而是有可能侵犯到皇帝的权威。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定,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以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二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和明太祖对丞相作用的看法有何不同?简要概括其主要做法。 (2)综合上述材料比较唐朝和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
康熙皇帝曾说:“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 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这表明他主张A.民族团结平等 | B.兵农合一 | C.强化中央集权 | D.民为邦本 |
|
据统计,明代曾任内阁大学士的共有161人,其中经殿试中进士的有157人,占96.3%。157人中又有131人经翰林院入阁,占大学士总数的80.03%。可见 A.从明代开始政府成了士人政府 | B.明代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 | C.科举高第入翰林,是进入内阁的主要途径 | D.明朝内阁大学士位高权重 |
|
据《顺治十八年缙绅录》所记,清初督抚多出身辽东,大多为汉军旗人,甚至达到“十之九”的程度,这种倾向在康熙和雍正两朝得到延续,乾隆朝汉军督抚居多的情形渐有改变,开始大量任用满官为督抚。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清统治者全面学习汉族政治制度 | B.乾隆帝改变祖宗之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C.清前期统治者为缓和满汉矛盾,大量任用汉人为督抚 | D.清前期满人主要担任中央官员,汉人主要担任地方官员 |
|
明朝科举始于洪武三年(1370年),因取士效果不尽理想,洪武六年一度停罢……洪武十七年,命礼部定科举程式,颁行各省,其后遂为定制。按规定,士子必须先在州县通过预备考试,获得生员资格(亦称秀才)之后,才能参加科举考试。这说明明初的科举制度( )A.以程朱理学为考试的唯一内容 | B.把官办学校与科举有机结合 | C.力求改变宋元科举制的积弊 | D.为了选拔真正的人才而改革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