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A.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B.棉花种植与纺

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A.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B.棉花种植与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宋代范正敏《遯斋闲览•证误》:“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竟植之,有至数千株者,採其花为布,号吉贝布”。材料主要反映了宋代福建
A.农民以种植棉花为主业B.棉花种植与纺织业日益扩大
C.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D.商业日益发达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中并没有涉及到植棉与其他农业生产的比较数据关系,所以A项错误。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是在明代中期以后,所以C项错误。D项是错误项,故答案选择B项。
举一反三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农经济自战国以后,一直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统治地位。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材料四 下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十六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8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并概括与此发展状况相关的农村政策。(3分)
(4)依据材料四,有58%的人评价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敦煌掇琐·上辑·琐三十》载:“你道生胜死,我道死胜生。生即苦战死,死即无人问。十六作夫役,廿一充府兵。”这主要反映了:(   )
A.沉重的徭役、兵役B.佛教教义对人们的影响
C.繁苛的赋税负担D.社会矛盾尖锐,局势动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下图中扶犁的应是
A.齐桓公B.唐太宗
C.孝文帝D.汉武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材料能反映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是  
A.《诗经》描述“千耦其耘”
B.《汉书·食货志》记载“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C.白居易《朱陈村》描述“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
D.《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授田者,名为雇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