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争霸战争频繁,但社会经济却有了较大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重视发展经济B.封建制度逐渐确立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各国兴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争霸战争频繁,但社会经济却有了较大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重视发展经济B.封建制度逐渐确立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各国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争霸战争频繁,但社会经济却有了较大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A.政府重视发展经济B.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各国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原因从根本上说由于生产工具的革新。
举一反三
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重视并维护小农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农业发展B.维护社会安定
C.提高农民生活水平D.维护自身统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今中外,政府和社会精英对于社会和谐都有过许多思考与实践。
材料一 (洪武元年)诏曰:“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
——《明会典》卷十七,户部四,田土。
材料二 孙中山始终把“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作为最高理想,毕生致力于此。他的“大同”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民生主义”主张里。在他看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刘雅丽《略论孙中山的大同思想、道德观与和谐社会》
材料三 狄更斯著名的小说《双城记》,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巴黎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为背景,借古喻今,希望为社会矛盾深刻的19世纪英国寻求出路。狄更斯说,不满情绪广泛地存在于英国的社会中,可能由于任何一个很小的原因,一下子变成前所未有的一场可怕的大火。……(2011年8月6日)警察的行动致人死亡,点燃了伦敦的夜空。怒火此起彼伏,蔓延英国多个城市。
——《现代快报》2011年8月14日《伦敦与巴黎骚乱对比》
材料四 当今世界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每一个层面,都日益清晰地表现出整体性、体系性的运动。……与此同时,针对这种新的整体性运动,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这种反抗既有理性主义的……也有浪漫主义的,如西雅图、热那亚和纽约街头的反全球化抗议活动。本·拉登和“基地组织”的恐怖主义活动,虽为异数和极端,但本质上也属于这种反体系运动的一部分。
——宿景祥《贫富扩大与全球反抗》
小题1: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明朝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3分)
小题2:在20世纪20年代的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就民生方面提出了哪些有利于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2分)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的“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主张?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小题3:结合材料三,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2分)试列举该流派2 个以上的其他代表作品(2分)。
小题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主要存在哪些不和谐的问题?(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材料二:“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南海县志》卷21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的。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
——人教版历史教材必修二
小题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哪种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有什么特点?(8分)
小题2:材料二所反映的生产方式与材料三、四的有什么不同。(4分)
小题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是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2分)从古代的农业,到近代的机器生产,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 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李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4分)
(3)材料三中大量带“洋”字词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又是什么?(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一首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诗中描写了唐朝时我国农村的生活景象
B.描写了农村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景况
C.描写了村民封闭保留、老死山林的自然心态
D.描写了村民幸福美满,其乐融融,无忧无虑的原始公有制生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