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农业工具和技术的使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A.我国重视家畜养殖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精耕细作的经营方式日渐完善D.以“男耕女织”

以上农业工具和技术的使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A.我国重视家畜养殖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精耕细作的经营方式日渐完善D.以“男耕女织”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以上农业工具和技术的使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特点
A.我国重视家畜养殖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精耕细作的经营方式日渐完善D.以“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为主

答案
C
解析
图一是牛耕图二和三是农业工具的改进,表明的是中国古代的精耕细作的经营方式,从二 到三 表现的是工具的完善,所以选C,A没有体现家畜养殖,错误 B不符合要求D也没有体现女织。
举一反三
(37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在相互融合,也在艰难曲折中演变。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广大农民“交了粮,自由王”,强制他们的力量也并不多。相反,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例如一万年前,在人口和资源的压力下,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游牧、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
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几百年前,欧洲农耕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人口与资源的激烈矛盾。后来,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开始了文艺复兴,发明了蒸汽机,展开了一场人类对自然更大的征服运动……经过几百年的内外战争,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材料三 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近代中国,为实现民族的平等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期,百年动荡,内忧外患,血流成河。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材料四:16一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五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                                           
——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分析决定“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的经济根源是什么?(2分)材料中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农民“交了粮,自由王”,你赞同这一观点吗?简要说明理由。(3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的演进过程。(3分)分析影响文明转型的因素最主要有哪些?(4分)
(3)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这一时期,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9分)
(4)据材料四指出近代英国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因素。(6分)
(5)进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4分)谈一谈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新的文明转型”?(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35分)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11年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结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的蓝色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役主要来源于小农经济……中原王朝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草原。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材料二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百余年间,西方列强从海上入侵中国达84次,中国沿海成为列强入侵的基地和突破口,有力地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打造蓝色经济就是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促进海洋、临港、涉海产业的大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维观念?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原因。(7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当前我国打造蓝色经济与近代列强在利用中国海洋问题上有何本质区别?(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是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内容的解读,其中不正确的是
A.清前期政局稳定,耕地面积和人口增加,表现出国家的强盛
B.人口的迅速增长,与“摊丁入亩”政策和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有关
C.耕地面积增加与人口增加没有因果关系
D.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人地矛盾突出,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不利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是
A.“相地而衰征”B.“为田开阡陌封疆”
C.“初税亩”D.“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分)土地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中国政府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深刻的影响着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2分)针对这一问题各诸侯国采取了怎样的政策?(3分)由此导致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哪些重大变化?(4分)

材料一
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旧唐书·食货志》
北宋熙宁五年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丈量土地,检验土地肥瘠,分为五等,规定税额。
——《百科知识·宋朝》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悉并为一条,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志·赋役》
(2)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土地兼并成为封建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依据材料
一说明唐朝、北宋、明朝各采取什么经济政策来缓解这一问题?(4分)其政策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材料三

材料四

(3)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针对土地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2分)在材料四中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