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而欲擅晋国.令莫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而欲擅晋国.令莫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作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为畎亩之勤。 ——引自《国语·晋语》 材料二 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日: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事立;耕者必有一末、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引自《管子·海王》 材料三 初税亩。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名目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引自《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材料四 乌云遮满了半天,井田上润遍了雨点,这场久旱的甘霖啊!多洒上我的私田。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在当时社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 (2)材料一、二与材料三、四所反映的内容有何联系? (3)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初税亩,非正也”?材料四反映的情况是在初税亩实行前还是实行后?为什么? (4)初税亩的实行对促进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有何作用? |
答案
(1)农业生产中牛耕出现.并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2)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3)春秋以前,实行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国家不承认私田的合法性,认为向私田征收田租是非法的。初税亩实行前。从诗中可看出,由于“私田”不交税,因此奴隶主贵族重视私田超过井田。 (4)初税亩的实行,国家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出现了封建剥削方式,标志着鲁国等诸侯国的井田制瓦解。 |
解析
该组材料反映了生产力的变化(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土地制度的变化和赋税制度的变化)。 |
举一反三
明清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全面高涨的局面。下列对该时期农业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技术基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B.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提高了粮食产量 | C.广泛植棉使民众的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D.耕地面积的增加解决了人口急增的压力 |
|
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谓之天府”,这是因为修建了下列哪一项水利工程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违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赃或枉法论罪。 材料二: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授永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的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帝)、哀(帝)之间”。 材料三: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 (2)综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唐均田制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 (3)《唐律》虽然对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
春秋战国时期,对淮河流域农业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的水利工程是( ) |
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