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

题型:0115 期末题难度:来源: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数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称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类。——贾谊《论积贮疏》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结合材料概括这种生产经营方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商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生产经营方式: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
(2)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因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
(3)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
(4)正确处理好农、工、商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
举一反三
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     ]

A、主要从事商业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题型:0105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代工业经济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农耕经济并随时代的变化而逐渐调整。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个体小农经济形成。简要指出古代中国社会推动小农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世纪末工厂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首先出现在国。结合史实说明英国工厂制出现在社会制度、动力资源和生产条件方面有哪些有利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请填写下表。

(4)指出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经济”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05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唐代诗人林杰《乞巧》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我国许多地方至今有“乞巧节”,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自家的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牛郎织女传说以及乞巧习俗不能反映的是

[     ]

A.古代社会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B.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C.古代女子乞求心灵手巧的价值取向
D.人们对田园牧歌世外桃源生活的追求
题型:广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

A.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B.农庄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田庄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D.官营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题型:0113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絍,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墨子》卷八
材料二: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窑址更是遍及全省各地。唐五代时期,浙江青瓷空前繁荣,越窑生产的精品被称为“秘色瓷”,被诗人誉为“千峰翠色”、“捩翠融青”、“嫩荷涵露”、“古镜破苔”,其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越窑日趋衰落,龙泉窑成为“民窑之巨擘”。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更成为当今世界热门藏品。——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材料三: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小农经济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依据当时的国家政治特点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0115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