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材料:材料一 (北宋东京)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

(14分)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材料:材料一 (北宋东京)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材料:
材料一 (北宋东京)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着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3分)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篡组,机户出资,相依为命久已。”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2分)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于何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在生产方式上有何显著变化?(4分)
材料四 近代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数据资料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4)据材料四,分析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2分)
材料五  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什么建国后的30年里,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了?(1分)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答案

⑴答: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政府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每点1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共3分)
⑵答:特点: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官营手工业相对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每点1分,任意答出二点即可,共2分)
⑶答:最早出现: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或:19世纪中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分)。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1分)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任答一点即可,1分)
变化: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1分,只回答“机器生产”不得分)
(4)答:特征:中国沦为了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
(5)答:原因: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1分) 影响:短时间内可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忽视了经济客观规律,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回答时,一方面要注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分析归纳总结,另一方面要注意结合所学的知识。如材料“……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反映了这一时期城市较发达、功能完备,各种场所俱全。
(2)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回答本题,主要从材料中分析归纳,如材料“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说明官营手工业趋于衰落;“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则说明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且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家杼轴而户篡组,机户出资,相依为命久已。”说明家庭手工业这一时期也更多地面向了市场”。
(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时期及其原因,以及与古代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区别。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两幅图片的内容,从其提示的名称“继昌隆缫丝厂”和“上海洪盛碾米厂”可知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应是19世纪60、70年代;结合所学从内部、外部两个方面分析原因。对于区别主要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分析解答。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的理解分析。分析解答要立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同时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及具体贸易的内容归纳总结。从表格的内容可知,中国进口的主要是消费资料,出口的主要是原材料,突出地说明了中国已沦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表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5)本题主要考查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变革,分析回答要立足于当时的具体的客观环境,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分析。对于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建国后经历了从计划市场并存到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再到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过程是由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所决定的。分析影响,应结合历史阶段特征回答。
举一反三
《唐全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说明(   )
A.政府禁止商业活动B.政府禁止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C.政府鼓励官吏经商D.政府鼓励高官商业活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城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城镇的主要特点有( )
①多为工商业城市 ②有些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 ③呈现专业化特色 ④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年北京第29届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由图纸变成现实。它一面闪烁着当代建筑科技创新的光辉,另一方面传承着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厚内涵,下列关于中国传统建筑说法正确的是   (   )
A.隋朝宇文恺设计建造的赵州桥,“奇巧固护,甲于天下”
B.唐代长安城有市、有坊,坊市分开
C.辽代建造的卢沟桥,以坚固实用和美丽壮观而闻名
D.明朝北京城布局精巧,城分三重,皇城最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D.商业的繁荣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