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团结合作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是安徽大学珍藏的康熙年间“新安人”谢胪一的一份商业经营合同书。合

(26分)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团结合作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是安徽大学珍藏的康熙年间“新安人”谢胪一的一份商业经营合同书。合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团结合作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安徽大学珍藏的康熙年间“新安人”谢胪一的一份商业经营合同书。

合同书原文如下:
立议合同汪元长、谢胪一,向因两家各有绸布店业开立  汉镇,历年收看客货,以致获利艰难。今两家情同志合,议请谢占武兄坐庄苏州,置买绸布等货。开单下苏(注:苏指苏州。下同。编者注),公同酌议:各开各店应用之货,以便配搭发卖;所买之货来汉(注:汉指汉口。下同。编者注),照单均分,毋得推诿:在汉置粮等货下苏,得利照本分息。在苏对会亲友银两置货,倘货未到,两会票先至,各照来信会票应付。其有货来,或要多收者,照苏原价加利三厘钱,以补少收之家。又,在汉两店来往,议定现兑银两,加利五厘钱。庶彼此通融而攸远矣。但两地买卖货物,不得徇私肥己,倘有此情,神明鉴察。今欲有凭,立此合同二纸,各执一纸存据。
计开:
一议谢占武兄俸金九五色银三十两
一议公账之银无得代亲友买物
(1)依据材料指出康熙年间徽商经营活动的特点。(4分)并分析这种经营活动对徽商的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2分)
材料二 右图所示宣传画 
(2)你从材料二中可以解读出哪些信息?并指出依据。(8分)

材料三  1870年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其它
比重
32%
23%
13%
10%
22%
材料四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0%。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
——据高德步著《世界经济通史》整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两种做法的目的。(4分)为规划世界经济秩序、防止悲剧重演,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国际社会为此做了哪些努力?(4分)这些努力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4分)
答案

(1)特点:利用成熟完备的合同内容规范行业内的商业经营活动;行商和坐商相结合,经营方式日趋成熟;讲求分工与协作,利益与责任共担。(4分,两点即可。)
作用:有利于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发挥集体力量,增强外部竞争力,推动徽商的整体发展。(2分)
(2)历史信息:①宣传画出现的历史背景是八一三事变;(2分)
②宣传画作者、发布者,以及国民政府都主张(或赞成)团结起来、一致抗日。(2分)
依据:①宣传画中的文字,如“八一三”,“全民抗战”,“唤起民众”、“组织民众”、“训练民众”;(2分)
②画面中人群的涌动及画中紧握步枪高高举起的健壮有力的手,队伍中飘扬着的青天白日旗。(2分)
(3)19世纪上半叶英国目的:完成工业革命,希望凭借经济实力的强大扩大对外贸易。(2分)1929~1933年美国目的:转嫁危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缓解经济危机)。(2分)
努力: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2分)签署《关贸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2分)
影响: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世界经济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4分) (2点即可)。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的解读来看,利用成熟完备的合同内容规范行业内的商业经营活动;行商和坐商相结合,经营方式日趋成熟;讲求分工与协作,利益与责任共担。这些做法有利于规避内部恶性竞争,优势互补,发挥集体力量,增强外部竞争力,推动徽商的整体发展。
(2)从图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宣传画出现的历史背景是八一三事变;主张(或赞成)全民族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宣传画中的文字,如“八一三”,“全民抗战”,“唤起民众”、“组织民众”、“训练民众”;画面中人群的涌动及画中紧握步枪高高举起的健壮有力的手,队伍中飘扬着的青天白日旗。
(3)19世纪上半叶英国目的: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有大量的商品需要投放国际市场,因此需要自由贸易,于是降低关税,希望凭借经济实力的强大扩大对外贸易。1929~1933年美国目的:转嫁危机,禁止货物进口冲击国内市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
为了改变恶性竞争,随意提高关税,阻碍世界贸易,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签署《关贸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这些努力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世界经济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举一反三
据《周礼》等典籍记载,先秦时期王城中的市场为“三时之市”,即一天之中有早、中、晚三次交易时间。货物出入市场,必须凭司市所发给的玺节(凭证)方可通行。市场的入口有胥吏手执刑具和标准量具守门,纠察伪诈。这一记载主要说明
A.早期城市的主要职能是掌控经济B.先秦时期重视规范市场行为
C.对城市市场的时间限制逐渐放宽D.先秦时期商品经济空前发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明代前期一直被禁止使用的白银在正统以后取代纸钞和铜钱成为主币,反过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二 早在美国独立前,北美地区和中国便有了贸易关系,中国的茶叶深受当地人民欢迎,中国的瓷器也已进入普通人家。但当时北美大陆的贸易为英国东印度公司所垄断,北美十三州的商人不能直接进行对华贸易,经过长期的艰苦的独立战争,北美十三州赢得了自由,这个松散的联邦面临着国库空虚,财政竭蹶的严重困难。英国仍然把美国当作敌国,对美国货物课以高额关税,不许其船只驶入加拿大与英属西印度群岛;法国、西班牙等也对美国实行贸易歧视;北美十三州的国内市场又十分狭小,所有这些情况迫使美国商人开辟新的海外市场。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东方,首先是中国。……“中国皇后”号首航成功燃起了新英格兰商人开拓东方市场,追逐利润的强烈愿望,在“中国皇后号”的带动下,美国社会很快出现了建国以来第一次对华贸易热潮。
——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49)》(上卷)
材料三 中美建交30多年来,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4.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847亿美元,增长将近200倍。与建交时相比,双边经贸合作已发生质的变化,合作内容已从单一的贸易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3年上半年中美经贸合作简况》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影响明代市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贸易的历史背景及中美贸易的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新时期中美贸易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秦王朝经济生活的史料有限,后人回顾秦制,多持全面否定的态度。1975年,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简书10种,其中多有可以补充史料记载的珍贵资料,使史学界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若干具体情形得到了一些新的认识。材料说明
A.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只能是相对的B.历史实践是检验历史认识的途径
C.文字史料必须与实物史料相印证D.多重史料印证可以还原历史真实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宋之所以得行者,每造一界,备本钱三十六万缗(一缗等于一千文钱)……盖民间欲得钞,则以钱入库;欲得钱,则以钞入库……故钞之在手,与见钱无异。”材料反映了宋朝
A.实现货币统一B.已经发行纸币C.出现货币买卖D.商品经济发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84年,康熙帝颁布“开海”命令:“今海内一统,出洋贸易,得旨允行”。1717年,又以南洋地区“西洋泊船之所,藏匿盗贼甚多”,恐其结成反清势力为由,下令禁止南洋贸易。下列对上述现象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平定噶尔丹叛乱是“开海”的政治前提
B.“开海”“禁海”都是有限制的对外贸易
C.欧洲列强联合反清是“禁海”重要原因
D.康熙帝时期清朝政府开始推行海禁政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