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志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志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度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志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玉之利(商业)进倍“周国人(东周)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国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之……市井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
材料三 禁百官置邸货鬻。
——《新唐书·德宗记》
材料四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转折。……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南宋初年,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真切地反映了北宋时代大城市商业繁荣的面貌。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中册》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5分)
(2)材料二中,汉高祖对商人实行什么政策?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策?对中国历史造成了什
么影响?(7分)
(3)材料三中,唐德宗为什么要禁止百官经商?对唐朝经济繁荣有什么影响?(2分)
(4)材料四中所说“北宋时代商业繁荣”有哪些具体表现?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答案

(1)现象: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力量增强,并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国家政治。原因:由于诸侯割据,劳动者人身较为自由,统治者无法加以控制;工商业利润丰厚,影响资本流向。(5分)
(2)汉高祖对商人实行压制、歧视政策(或重农抑商政策)。原因:当时经济凋敝,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求,缓和阶级矛盾;同时害怕大商人势力强大,操练政治、经济,危害国家统治。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经济思想,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7分)
(3)原因:为防止贵族、官僚与民争利。影响:百姓能够安心经商,有利于商业的发展与繁荣。(2分)
(4)表现: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在城市中出现了夜市、晓市等。说明:宋代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大大超过前代。(3分)
解析

举一反三
“海船多漳、泉商贾贸易,于漳州则载丝线、漳纱、剪绒……泉州则载瓷器、纸张……福州则载大小杉料、干笋、香菇,建宁则载茶;回时载米、麦、菽……售于厦门诸海口。”这段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  )
①国内市场商品种类的增多 
②闭关政策的松弛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④商贸城市的兴起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类似王家“以商贾兴”的商人群体的出现,是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的一大特色。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是最著名的商帮
B.商帮主要指相同行业商人结成的商人群体  
C.商帮的出现与商品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D.商帮以会馆、公所为联络、计议之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并将答案涂入答题卡)
小题1:右图“市集砖刻画”反映了宋朝之前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小题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到1956年底,经过三大改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小题3: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这主要是由于国家首先在深圳设立特别行政区,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
小题4: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台湾设立无线电报局,供普通百姓通讯联络之用。
小题5: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西欧终于走出中世纪的黑暗,树立起工业文明的形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关注城市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话题,阅读下列有关城市化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鼓鸣,卖早市者又开店也。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供事,既无空虚之屋。”
——(宋)吴自牧《梦梁录》
(1)依据材料一分析宋朝在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中有哪些新变化。(2分)
材料二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2)上表中反映19世纪以来,英国人口发生了怎样的流向?(2分)请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分)
材料三

(3)根据以上漫画,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化不断加快进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2分)
材料四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又出现了一种逆城市化的现象,也有人称之为郊区化或反城市化。其主要表现为大城市人口明显减少、人口由中心城市大量向郊区及更远的乡村地区迁移、更多的人口集居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带。很多的工业企业也纷纷离开城市,向中小城镇及乡村地区转移,中等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化区域不断扩大。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
(4)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城市生活更美好”建言献策?(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图一 棉花收购图       图二清朝北京前门商业繁荣   图三 明代工商业城市分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农产品商品化
B.清朝前期城市繁华
C.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兴起了较多工商业城市
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