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日大班,次日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
材料三: |
|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材料三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市舶司;十三行。南宋外贸税收丰厚,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可减轻百姓负担。清朝前期对外贸易因受到严格限制而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发展,具有被动性。 |
举一反三
有位学者说:“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在当时(15世纪至19世纪中期)名副其实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因为认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边的纳贡贸易网。同时中国还从这个贸易网以外获得大量的商品。”这位学者所说的“商品”指的是 |
[ ] |
A.白银 B.棉布 C.丝绸 D.鸦片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
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
材料三 |
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 |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材料二所反应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材料三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33年,荷兰在中国购买价值336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对上述现象的正确分析是 |
[ ] |
A.中国清王朝时期东西方贸易仍旧频繁 B.荷兰商人应该是在广州买到的茶叶 C.农业的商品化水平在清朝不断提高 D.荷兰保持着重海上马车夫的优势地位 |
某材料显示:清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制,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西式餐具或人物饰像等。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 ] |
A.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B.这说明了民间手工业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这说明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这些定制的瓷器应该从广州出口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