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①主张重
题型:吉林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①主张重农抑商②倡导无为而治③力求社会稳定④维护农民利益 |
[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答案
A |
举一反三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
[ ] |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商人地位变迁 材料一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 |
——《管子·小匡》 |
材料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论语》 |
材料三 战国时,以工商致富者大批出现,凭借财钱并进入仕途。但历代王朝却在法律上规定商人为末,禁止商人仕进。朱元璋甚至规定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也不许穿细纱。 |
——摘自《新制度与大革命》叶赋桂 |
材料四 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今人崇尚财货,见有拥厚赀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趾高气扬,傲然自得。 |
——清·董含《三冈识略》 |
(1)春秋时代,为什么把农列于商之上? (2)战国时代,为什么会出现大批以工商致富者,甚至能进入仕途? (3)秦以后,统治者为什么以商人为末,禁止商人仕进? (4)董含对商人持怎样的态度?基于上述材料,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
清朝雍正皇帝曾经设立农官,奖励务农有成的老农,并从江南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到北方传授农业技术,重视并扶植农业。其原因不包括 |
[ ] |
A.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国家外贸的收入 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稳定 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世纪时,虽然欧洲各地已可见到商人,但他们经营的商品绝大多数是奢侈品。到14世纪时,商业已从日常生活的边缘性活动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内容。……尽管从事商业的人只占总人口的一小部分,但中世纪后期商业的巨大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 这一发展给欧洲商人带来了地位及权力,这在欧亚大陆是独一无二的。例如,在中国……商人被视为下等人和不受欢迎的人;在西北欧,商人则拥有社会地位,其财富和政治权力也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是的,没有一个地方,除了欧洲。在欧洲,商人的政治权力及经济力量正稳步增长他们正成为伦敦的市长、德意志帝国自由市的参议员、荷兰的州长。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1)从材料看,从10到14世纪,西欧商业活动呈现怎样的发展?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时中国商人的社会地位主要是受到什么思想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10—14世纪西欧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记述了万历皇帝曾经励精图治,在天气大旱之年,步行到天坛祈雨。这主要表明 |
[ ]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确能“以民为本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