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
题型:0110 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今之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所使承流而宣化也;故师帅不贤,则主德不宜,恩泽不流。 |
——《汉书·董仲舒传》 |
材料二:“天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 |
——苏格拉底 |
材料三: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操。 |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苏格拉底怎样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与材料一中反映的教育目的有何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临时政府的办学宗旨以及在教育内容上的进步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影响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目的:培养儒家人才,传播儒家思想;实现思想统一,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 (2)教育可以让人认识自己的美德苏格拉底的教育观是为了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材料一的思想是为统治者服务。 (3)宗旨:坚持国民民主精神教育。 进步性:教育内容抛弃了封建伦理纲常(或儒家经书);改变了旧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全面,注重自然科学知识教育。 (4)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统治者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求;科技发展水平;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教育家的个人因素等。 | |
举一反三
《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由此可见作者主张 |
[ ] |
A.思想自由 B.思想统一 C.兼听则明 D.君主专制 |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
[ ] |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
班固在《汉书》某人物传记中说他“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他是 |
[ ]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 ] |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统治者放松了对思想的控制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
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是因为董仲舒提出 |
[ ]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D.“存天理,灭人欲”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