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德治、法治,一直是古今中外思想家与政治家实现抱负的主要途径与方法,两者如何有机统一,众说纷云,请你阅读下列材料,探讨相关问题: 材料一:子曰:“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来源:
随着社会发展,德治、法治,一直是古今中外思想家与政治家实现抱负的主要途径与方法,两者如何有机统一,众说纷云,请你阅读下列材料,探讨相关问题: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论语·问政二篇》 |
材料二: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 (***一九八六年一月) |
材料三:……社会公德心对我们这个社会的重要性显然无疑多说,它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必要性也尤为重要。现在的社会有消极的一面,自然也是有积极的一面,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尽量将不必要的损失减少到最小。中国是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化积蕴告诫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社会的发展要靠大家的努力。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可以犯错误,可以有曲折,但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在这条康庄大道上走下去”。 |
——2011年《社会道德建设倡议书》 |
材料四:目前,我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亟需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和制度建设并重的方向上转变,只有经济的发展与制度的完善同步进行,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
——《关于加强行政法制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材料三与材料四分别提出什么主张?结合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发展现实,分析其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其目的分别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通过以上材料,请你分析,材料一与三观点是否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材料三与四的主张是否相互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主张德政,反对严刑峻法;强调法制,以法治国。 (2)倡导德育,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在加强经济建设同时,加强法制建设。背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社会道德出现滑坡、违法乱纪行为有所抬头。目的是调和社会矛盾,和诣健康发展;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3)不矛盾。孔子反对的是严刑峻法,强调以德治国,实际上是包含了德刑结合的治国理念。而***则重点强调了改革开放过程中,要加强法制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4)不矛盾。以德治国是强化国民素质,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而法制建设是外在保障,两者要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
举一反三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存天理,灭人欲” ③“天人感应” ④“民贵君轻” |
[ ]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张有些过头,而子夏显得不及。”子贡说:“那么,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这表明孔子主张 |
[ ] |
A.无为而治 B.中庸 C.轻徭薄赋 D.有教无类 |
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
[ ] |
A.知之为知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
阅读下列有关儒家思想的材料: 材料一 子路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 《论语》 |
材料二 在启蒙时代,中国现象变为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
——《18 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
材料三 宋代朱熹说:“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修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明朝李贽说:“前三代(指夏商周),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故未偿有是非耳。” |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李贽《藏书卷》 |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王政治之偶像”。由于不合事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
请回答: |
(1 )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材料二的“中国现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江“中国现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材料三中朱熹与李贽对儒家思想各是什么?各反映了怎样的思想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依据材料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对待儒家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汲取孔子的智慧就是回首他的“仁”的理想。孔子的“仁”不包括 |
[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爱人者,人恒爱之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敬人者,人恒敬之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