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其中一位主张“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其中一位主张“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等,这位思想家是( ) |
答案
A |
解析
李贽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故A项正确。 |
举一反三
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削弱 | B.政府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动 | 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了巨变 | D.清朝后期社会危机的加剧 |
|
黄宗羲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1663年出版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A.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 | B.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 | C.主张法抬,反对礼教 |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
|
(36分)经世致用是儒学悠久的传统思想,提倡学术要面向现实,服务现实。每当社会面临危机之时,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往往以此为号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姚安公曰:子弟读书之余,亦当使略知家事。略知世事,而后可以治家,可以涉世。明之季年,道学弥尊,科甲弥重,于是黠者坐讲心学,以攀援声气,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取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纪昀《闻微草堂笔记》 材料二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于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呜呼!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材料三 鸦片战争成为经世致用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契机。在鸦片战争中,西方的坚船利炮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彼之大炮远及十里之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林则徐指出“剿夷而不谋船炮水军,是自取败也”。经世派痛定思痛,他们或“寻求异域之书,究其情事”,求制驭之方;或为御侮而兴利,“师夷长技”谋国富兵强,提出要“以彼长技,御彼长技”。他们关注夷情,认识到“欲制外夷者,比先自悉轰情始”。 ——黄毅《近代经世思潮与洋务思潮之比较》 材料四 近代经世思想及其学术学风的导向,为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提供了积极的思想底蕴,对西学的引进和传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经世致用思想本身所固有的功利性和短视性的局限,决定了它最终不可能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体系引导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找到一条御侮自强、救国救民之遣。 ——郭歌《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度其历史影响》 (1)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之际学术风气的弊端;为此,顾炎武提出了哪些主张?(10分) (2)联系材料二,指出材料三中林则徐对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之处及其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成为经世致用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变的契机”。(8分) (3)材料四是如何评价经世致用思想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近代前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各阶段特征。(1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经世致用思想现实意义的认识。(6分) |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3)认为,“最近三十年思想界之变迁,最初的原动力,是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材料中“残明遗献思想之复活”不包括A.提倡经世致用 | B.反对君主专制 | C.主张君主立宪 | D.批判程朱理学 |
|
下列关于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猛烈抨击专制制度 | B.提出限制君权的思想 | C.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 D.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