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经世致用”理解错误的是(    )A.为学应求务实B.重视实际学问,参加社会实践C.学以致用D.诵读四书五经,求取科举功名

下列对“经世致用”理解错误的是(    )A.为学应求务实B.重视实际学问,参加社会实践C.学以致用D.诵读四书五经,求取科举功名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对“经世致用”理解错误的是(    )
A.为学应求务实B.重视实际学问,参加社会实践
C.学以致用D.诵读四书五经,求取科举功名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明清进步思想家顾炎武的主张。经世致用的意思是学习要实用,做学问要务实,为社会现实服务,因此ABD项符合题意。D项是科举制发展到明清时期的消极的表现,只是关注四书五经而无治国实际才能,故选D。
举一反三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了(   )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李贽在谈及《藏书》时说:(此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该书(     )
A.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C.指斥封建等级观念D.抨击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进步思想家,他们否定传统的封建统治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儒家思想已经不适应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需要
B.新的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C.地主阶级改革派迅速形成和发展壮大
D.地主阶级思想家从明代的灭亡中认真吸取经验教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 利玛窦于1601年,应明万历皇帝之诏住进了北京,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他在中国传教历经艰辛,前后长达28年。利玛窦在华期间,用了很大的精力潜心研读儒家经典,李贽说利玛窦“凡我国书籍无不读……请明于四书性理者解其大义,又请明于六经疏义者通其解说,今尽能言我此间之言,作此间之文字,行此间之礼仪”是一个“中极玲珑,外极朴实”的“极标致”之人。                 
----摘自《儒家学说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 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摘自《启蒙运动与中国儒家学说的关系》
材料三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材料四 近百年来,中国人、东方人都公认,现代民主就是西方的民主,它起源于欧洲。学习、借鉴,乃至全盘照搬西方的民主,也就成为许多近现代中国人的思想热点。近百年来,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文化上的障碍、精神上的阻力。然而,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有西方人指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是17一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近20年的飞速发展的历史,向世人显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东方文明,不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精神阻力,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源。
----摘自《儒学与世界》
材料五: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利玛窦在中国认真研究中国儒家经典的主要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欧洲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的原困。(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儒家学说被肯定的主要原因。(6分)
(4)概括四段材料的核心内容。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儒学的认识。(4分)
(5)材料五为什么说“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初学者潘耒在为某书作序时说:“先生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有一疑义,反复参考,必归于至当;有一独见,援古证今,必畅其说而后止”,“当代文人才子甚多,然语学问者,必敛衽推亭林先生”。潘耒所评价“先生”的思想特点是 
A.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B.理在气中,趋时更新
C.探究万物规律“格物致知”D.提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