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

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二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四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黄宗羲《置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6分)
(2)材料三、四中,黄宗羲把批判的矛头分别指向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思想?(4分)
(3)材料四中,“秦变封建而为郡县”“汉建庶孽”“宋解方镇之权”分别是指哪些事件?(6分)
(4)黄宗羲的思想实质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答案

(1)不同点:朱熹认为儒家思想是不可改变的;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为衡量是非的标准。原因:随着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6分)
(2)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法制。早期民主思想。(4分)
(3)秦朝实行的郡县制;汉初的封国制;北宋削减节度使权力。(6分)
(4)时代特征: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影响:具有解放思想(民主思想启蒙)的作用,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冲击。(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关于李贽和朱熹的观点主要结合材料提炼得出:朱熹认为“其(圣人)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李贽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其原因的分析主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逐一分析回答。
(2)问结合材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的思想矛头主要指向当时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黄宗羲的思想属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3)问分别结合秦朝、汉代以及北宋等相关制度分析回答:“秦变封建而为郡县”,秦朝推行郡县制;“汉建庶孽”,西汉建立封国;“宋解方镇之权”,北宋解除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4)问思想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回答。
点评:明清之际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他们的思想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促使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
举一反三
明末清初许多进步的思想家和广大知识分子力倡务实之风,主张改革,重实证、实测讲“经世致用”,这种现象               (   )
A.是专制政治暂时弱化的结果
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C.是知识分子反思晚明理学空谈心性之弊端的结果
D.是西方启蒙思想传播的结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不正确的评价是
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B.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C.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D.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史》载:“丁末,帝(崇祯)崩于万岁山,王承恩从死。御书衣襟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材料反映了崇祯皇帝的政治观是
A.民贵君轻B.君权至上C.天人感应D.天下为公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
A.顾炎武B.黄宗羲C.王夫之D.李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