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对这种说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对这种说法认识不正确的是A.路德否定了赎罪券的功效 | B.路德试图消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 C.路德认为个人可直接与上帝对话 | D.路德主张因信称义 |
|
答案
B |
解析
试题分析:1517年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列举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谎谬,从此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因此A正确;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因此D正确;他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因此C正确;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并未否定宗教的作用,没有消除宗教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故选B. 点评:宗教改革是西欧16世纪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以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改革为代表。它打击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教改革的背景等需要掌握。 |
举一反三
1517年,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教皇要求他“撤回错误观点”,否则将被教会开除。但路德认为《圣经》中的话比教皇更重要,这主要是因为他主张 A.人人都有阅读《圣经》和解释《圣经》的权力 | B.对基督徒来说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福音 | C.简化宗教仪式,铲除教士与俗人之间的隔阂 | D.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教会从属于国家 |
|
(15分) 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的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1)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2分)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2)材料二两幅作品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反映的内容有何关系?(2分) 材料三 上帝的道不是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教的自由》 (3)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三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4分) 材料四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无力 (4)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3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2分) |
德意志宗教改革期间,路德着手创建德意志独立的教会组织并领导开展反对罗马天主教皇的斗争,遭到教皇支持的德意志国王查尔斯五世的镇压,却得到了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国王的支持。法国国王行为的主要原因是( )A.宗教改革使法国建立了不受教皇统辖的天主教 | B.法国国王更关心他的王朝而不是宗教 | C.法国国王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 | D.法国与德意志的矛盾尖锐 |
|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马丁路德指出人要想灵魂得救必须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其主张否定了A.罗马教皇的权威 | B.世俗君主的作用 | C.宗教神学的价值 | D.《圣经》的地位 |
|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全部免罚。”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 )A.《圣经》 | B.《神曲》 | C.《九十五条论纲》 | D.《十日谈》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