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耶稣会士马若瑟在1732年翻译了元曲《赵氏孤儿》。1734年巴黎《法兰西时报》杂志刊登了其中一部分……伏尔泰将它改编成一个新的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耶稣会士马若瑟在1732年翻译了元曲《赵氏孤儿》。1734年巴黎《法兰西时报》杂志刊登了其中一部分……伏尔泰将它改编成一个新的剧

题型:新疆自治区模拟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耶稣会士马若瑟在1732年翻译了元曲《赵氏孤儿》。1734年巴黎《法兰西时报》杂志刊登了其中一部分……伏尔泰将它改编成一个新的剧本,在剧本题目下,伏尔泰加上“根据孔子的教导,改编成的五幕剧”一行文字。在伏尔泰的这个剧本中,讲述了称霸一世的成吉思汗最后为崇高的道义所折服的故事。他在前言中宣称:“这是一个巨大的明证,体现了理性和才智最终必然凌驾于愚昧和野蛮。”——沈福伟著《中西文化交流史》
(1)材料一中,“根据孔子的教导”含义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改编《赵氏孤儿》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大约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耶稣会士那种对中国理想主义的报道被挤到了一边,莱布尼茨、伏尔泰式的对中国宽容、羡慕、崇敬的态度越来越被“欧洲文化优越”论所替代。进入19世纪后,随着欧洲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工业革命的拓展,欧洲人的“自大感”发展到极端。……中国成为一个落后黑暗的王国。——张海林著《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借助孔子“道义”的思想和力量与专制政治斗争。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利用中国文化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2)西方资产阶级逐步建立起了新的社会制度;科学技术进步,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大发展;中国社会制度渐趋落伍,科学技术发展缓慢。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为保障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必须实行权力分立,为此他提出,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则应集中那些由人民选举而产生的临时机构,而不是集中于常设的委员会;司法权则应独立于行政权之外。
孟德斯鸠学说图解
材料二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安杰罗尼1814年发表了题为《论意大利政府应该建立的制度》的文章……‘至于我,我将永远乐于指出,对于大部分被海环绕、另一方有高山为屏障的狭长形的意大利来说,最合适的政府制度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制度,这种制度无疑是至今为止所实现的维持一个国家的最佳制度’。”——《欧洲民主史》[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
(1)材料一中的学说内容出自哪部著作?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关系?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两者所反映的具体政治体制类型有何差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安杰罗尼从什么角度说“最合适的政府制度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哪些制度会被安杰罗尼视为“最佳制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的权力运行机制。试举例说明其对中国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8年11月,黑人后裔奥巴马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这一现象可以用18世纪末的杰斐逊的话来予以诠释:“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地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这一政治现象和政治理念应该基于
①人民主权说②三权分立说③因信称义论④天赋人权观[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题型:辽宁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格列弗游记》描述了外科医生格列弗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巫人国的游历,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矛盾,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被认为是“文学的伟大宝库之一”。这部小说在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

[     ]

A.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B.体现了冒险精神
C.适应了殖民扩张要求
D.彰显了启蒙思想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梁启超《立宪法议》
材料二 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梁启超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思想主张相似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C.天赋人权
D.主权属于人民全体
题型:天津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