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志》

材料二: 16世纪西班牙版画,标题文字为“征服者之光”。
材料三:“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藏于矿井,……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在《资本论》
(1)材料一反映了哥伦布的探险动机是什么?从材料二看,西班牙人的探险活动还有怎样的目的?(2分)
(2)材料三是如何评价早期的探险活动的?(2分)
(3)就研究新航路开辟的目的而言,上述哪则材料更具价值?说明判断理由。(3分)
(4)就研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而言,上述哪则材料更具价值?说明判断理由。(3分)
答案

(1)了解印度社会情况并传播宗教。(1分)开拓殖民地,对被征服地区进行掠夺。(1分) 
(2)早期的探险活动一方面给被征服地区带来巨大的灾难;另一方面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重要的物质条件。(2分) 
(3)材料一更具有研究价值。因为材料一属于事件当事人留下的一手材料,内容直接反映新航路开辟的目的。(3分) 
(4)材料二更具有研究价值。虽然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研究新航路开辟的一手材料,但材料一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动机,而材料二则涉及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材料三是后人的评述,属于二手材料,其研究价值低于材料二。(3分)
解析

举一反三
对于印第安人而言,1492年哥伦布首次出航美洲意味着
A.“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B.“开启了可怕损失的历史”
C.“开启欧洲人扩张与征服的英雄历史”D.“大西洋变成了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下面这幅图反映出的信息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B.美洲进入世界大家庭
C.环球航行已经成为现实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导致“扩大了交往”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率先从事这一重大活动的是
哪两个国家?举出其中的两个具体事例。(4分)
(2)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科技革命,并指出两个革命中最突出标志。
(4分)
(3)概括说明图A、B两点所对应的两次科技革命分别对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明中期到明末的百年间,由欧亚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在7000到10000吨左右,约占当时世界白银总产量的1/3。导致这一现象主要的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东西方贸易联系B.郑和下西洋带回来了大量白银
C.白银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流通货币 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东西方文明的转型与冲突,引起了社会的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基本特征。(6分)
【材料二】  1500—1763年,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这一时期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后来,欧洲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又经过几百年的对外战争,欧洲作为世界创业者,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了其他地区,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一1763年间欧洲经济迅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5分)依据材料指
出此后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变化。(4分)
【材料三】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4)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