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近几年全国各地历史高考主观题中,表格型材料题发展尤为迅速。这类试题特点是:外观简明,隐含信息量大,它能够以表格形式呈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从不同角度较

(20分)近几年全国各地历史高考主观题中,表格型材料题发展尤为迅速。这类试题特点是:外观简明,隐含信息量大,它能够以表格形式呈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从不同角度较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分)近几年全国各地历史高考主观题中,表格型材料题发展尤为迅速。这类试题特点是:外观简明,隐含信息量大,它能够以表格形式呈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从不同角度较直观的折射出历史的本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科技革命的名称、主要标志和新工业部门的变化。(6分)
材料二 《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
年份
项目
1913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摘自人民版必修二教材)
(2)从材料二的表格中你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排名表的背后反映了苏联经济存在什么结构性的问题?(2分)
材料三  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

材料四  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例
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
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
40%
29%
7%
24%
(3)材料三中的三个图表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新中国的经济政策,分析造成这些重大变化的原因。(6分)
(4)材料三与材料二中1956年的图示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指出原因。(提示:从公有制经济成分及其它所有制经济形式的比重上归纳。)(4分)
答案

(1) A点对应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1分)主要标志: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1分)新工业部门:交通运输业等;(1分)B点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主要标志:电能的利用。(1分)新工业部门:近代汽车工业、电信产业、石化工业、电力工业等。(1分举一例即可)
(2)直接信息:1913年—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逐步上升,到1937年苏联已是世界工业强国。(2分) 问题: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2分)
(3)变化: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4分)原因: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建设社会主义国营经济;1953~1956年,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4分)
(4)变化: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使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信息。从A点和B点所表示的时间段可以很快地判断A点对应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新工业部门是:交通运输业等,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B点对应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它的主要标志是:电能、内燃机等的利用。新工业部门是:近代汽车工业、电信产业、石化工业、电力工业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主要通过图表数据等信息考查苏联的工业建设的成就。从图表可以得出的直接信息是:1913年—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逐步上升,到1937年苏联已是世界工业强国。但是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问题,如: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3)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大改造之后我国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原因主要包括: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建设社会主义国营经济;1953~1956年,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4)本小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由图中的主要数据信息可以可以看出,我国已经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成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我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这样就使多种经济成分得到了发展。
举一反三
(28分)人类社会在流动中不断地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人才流动
据统计,从秦武王(秦孝公之孙)到秦王赢政,秦国先后任命21人为丞相。其中来自秦国的1人,来自楚国的7人,来自魏国的3人,来自齐国、赵国、燕国的各1人,另有7人不明国籍。
(1)根据的材料,概括秦国丞相构成的特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和条件。(8分)
主题二:城乡流动
15世纪晚期,英国失地农民纷纷涌入城市。1563年,英国议会制定法律,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在没有书面许可的情况下离开其住地,否则将被逮捕和遣送。1795年,英国颁布《贫民迁移法》,允许居民在规定的教区内迁移。1846年,英国修改《贫民迁移法》,禁止对在某一教区居住5年以上者遣返原籍。至此,限制农村人口进城定居的政策名存实亡。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5世纪晚期英国失地农民纷纷涌入城市的事件。(1分)并分析18世纪晚期以来英国逐步放宽对人口流动限制的原因及影响。(4分)
主题三:思想流动
嗟予小子无学,顽陋不足以言革命独立之大义。兢兢业业,谨模拟美国革命独立之义,约为数事,再拜顿首,献于我最敬最亲爱之皇汉人种四万万同胞前,以备采行焉如下:
一、各人不可夺之权利,皆由天授
二、生命,自由,及一切利益之事,皆属天赋之权利。
三、不得侵人自由,如言论、思想、出版等事。
四、各人权利必要保护。须经人民公许,建设政府,而各假以权,专掌保护人民权利之事。
五、无论何时,政府所为,有干犯人民权利之事,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政府,而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迨其既得安全康乐之后,经承公认,整顿权利,更立新政府,亦为人民应有之权利。
——邹容《革命军》
(3)主题三中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主张?(4分)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主题四:资金流动
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时 期
1953年—1957年
1958年—1962年
1963年—1965年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38.7
54.9
48
流入农业的资金(%)
7.6
11.4
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53.7
33.7
33.6
(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交往密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由英国“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指
A.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
C.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卓别林导演的《摩登时代》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查理这个普普通通的工厂工人在节奏异常紧张的流水线上疯狂工作,甚至为了延长工人劳动时间资本家发明了吃饭机器,一边吃饭一边工作。毫无间歇的劳作终于让他发了疯,一见到圆形的东西,就忍不住要用扳子上紧。主人公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悲惨处境
B.鞭挞了资本家的残酷剥削
C.折射出工业革命对人的生活方式和心态转变产生的重大影响
D.揭示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