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

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D.《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说明孙中山认为《临时约法》遭到破坏的原因是反革命势力的破坏和广大人民没有积极支持,ABC三项都无从体现。
举一反三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有一点是胜于英国的。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铲除了封建帝制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C.颁布了《临时约法》D.建立了代议制共和政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这说明  
A.革命已经深入人心,地主和旧官僚治开始资产阶级化
B.除了少数人外,未庄人对于革命的真正意义了解不清
C.革命从城市向农村全面扩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只是形式上的革命,辛亥革命存在着失败的潜在危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三位安徽籍英烈简表:
姓名
生卒
家庭背景
事迹
宋玉琳
1879-1911
怀远城关人,家庭富裕,怀远“宫宋杨林”四大家族之宋氏族人。
早年参加反清革命组织“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就读于安庆巡警学堂期间参加浙皖起义失败,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
程良
1883-1911
怀远城关人,家境贫寒,其父以瓦工为业。
19岁肄业于安庆陆军小学,参加安庆新军马炮营起义失败后至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弹尽被捕,英勇就义。
石德宽
1885-1911
寿县南乡集人,家境一般。
同盟会员,曾留学日本。参加过多次武装起义,后随黄兴参加黄花岗起义,壮烈牺牲。
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的是
A.社会上层青年为资产阶级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B.革命者都受过良好的近代教育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部分知识青年所接受 
D.二十世纪初安徽近代教育有一定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军工程第八营二排长陶启胜查铺至第五棚时,惊见该棚正目(班长)金兆龙荷枪实弹,欲夺其枪。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一会员程定国持枪开击,陶带伤逃死于家。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以上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同盟会成立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武汉战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战争时期C.民国成立初期D.抗日战争时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