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言志,史铸诗。诗人***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按其所对应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按其所对应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按其所对应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③②①④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①是指1937年面对日本侵华,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是指1934——1936年长征期间;③是指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④是指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全中国,因此选D。
点评:组合型选择题指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通常将题干中列出4个或4个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组成若干选项,然后将序号组合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组合型选择题主要有3种形式:1)双序式。即试题有2个正确的序号。2)三序式。即试题有三个正确的序号。3)不定式。即试题正确的序号不定。命题有以下可能:1)小切口型。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此类题的跨度不大,但分析深,角度广,考查分析理解能力。2)大跨度型。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此类题分析程度不深,但时间、空间跨度大,主要考查归纳和比较能力。 
举一反三
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的“红色之旅”正在行进中。他们从江西出发,途经贵州遵义,最终到达陕北。这一活动是为了纪念
A.武昌起义B.红军长征C.百团大战D.延安保卫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历程的史诗,“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箫湘(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
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决定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特殊国情B.共产国际的指示
C.***思想D.苏俄的革命经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为1997年中共中央***、***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D.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通电》部分内容
材料一:东北沦亡。时有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属国人,无不痛心。
材料二: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省。
请回答:
(1)张、杨是何时发动“西安事变”的?(2分)
(2)材料一列数了哪些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事件?(3分)
(3)根据材料一,指出国民政府对日妥协退让的结果。(3分)
(4)材料二中“介公”指谁?张杨“诤谏”的目的是什么?张杨“诤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