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春,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沟通南北战场的联系,企图占领战略要地徐州……日军约四万人发动进攻,守军顽强抵抗十余天……第五战区调动兵力包围日军……歼敌约二万

“1938年春,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沟通南北战场的联系,企图占领战略要地徐州……日军约四万人发动进攻,守军顽强抵抗十余天……第五战区调动兵力包围日军……歼敌约二万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38年春,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沟通南北战场的联系,企图占领战略要地徐州……日军约四万人发动进攻,守军顽强抵抗十余天……第五战区调动兵力包围日军……歼敌约二万人。” 这则史料所描写的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
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从1938年春,时间上看,就可以排除其它三项。
举一反三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袁伟时为何认为甲午战争中“没有赢家”?(4分)
材料二:《***鸡儆猴图》是我国杰出漫画家张乐平的漫画作品(右图)。该漫画刊登于1937年10月23日《战时画刊》上。

(2)上图漫画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请概述其历史事实,并分析该事件对当时中国政局产生的影响。(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的对日战略方针是  
A.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B.发动群众,全面抗战
C.依赖国际援助,持久抗战
D.持久消耗,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铁流两万五千里, 直向着一个坚定的方向。 苦斗十年, 锻炼成一只不可战胜的力量。 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 威名天下扬。”这段歌词描述的是
A.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B.长征时期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D.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描述的历史发生在
A.1840年—1842年间B.1927年—1936年间
C.1937年—1945年间D.1946年—1949年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