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分)明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者们注重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这一事件。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37年到1945年,8年中,除

(26分)明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者们注重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这一事件。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37年到1945年,8年中,除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明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学者们注重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这一事件。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37年到1945年,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620多亿美元,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 
——摘自《百度百科·日本侵华战争(词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角度概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的严重破坏。(10分)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在全面地评价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研究者普遍认为: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新观点综述》
(2)列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0分)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摘自《京华时报》
(3)写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时间,并分析中国政府选择在此时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6分)
答案

(1)政治:侵占我国大片国土,破坏了中国的主权;扶植汉奸傀儡卖国政权,实施“以华治华”。(2分,任答1点即可)
经济: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中国民族工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2分,任答1点即可)
文化:推行奴化教育。(2分)
社会:***害数千万中国平民,造成数千万中国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2分)
生态:在中国土地上研制和使用生化武器,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2分)
(2)史实:①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②1942年1月,中国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成员国。③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④太平洋战争期间,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量兵力。⑤二战后期,中国加强了与盟国间的合作,签署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⑥苏联对曰宣战,出兵中国东北,给予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的打击。(10分,答出5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3)时间:9月3日(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2分)
原因:提醒国人勿忘历史,珍爱和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罪行;有力回击日本右翼势力,维护亚洲与世界的和平;彰显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2分,任答1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但这一角度不得超过2分)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试图摆脱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束缚。(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带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综合解题的能力。第(1)问政治方面从领土被侵占、主权被破坏、对华实施殖民统治等角度概括;经济方面从对中国资源以及民族工业发展的破角度分析;文化从奴化教育角度作答;社会从战争对民众生命以及心理创伤等角度归纳;生态从日本使用毒气对环境以及人类生态破坏的视角分析作答。第(2)问从政治策略、军事行动以及国际联合等方面去列举史实,政治策略从蒋介石人中国战区总司令、***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去分析;军事从中国对法西斯国家宣战以及中国抗击大部分日军角度概括答案;从中国在二战期间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并签署重要联合宣言等视角分析作答以及从苏联、美国对日作战的史实去综合分析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去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时间依据材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结合所学从抗战胜利时间以及南京大屠***时间来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时围绕日本侵华史实从揭露日本侵华罪行、对国人影响、日本谋求大国地位以及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影响的角度去概括作答。
举一反三
***提出,中共遵守国民党也已赞同的协议,但有些事要“先斩后奏”,有些事则“斩而不奏”。他最后说,“有些则暂时不斩不奏,例如那些做了就要妨碍大局的事情,总之,我们一定不要分裂统一战线,但又决不可自己束缚自己的手脚”。这里的“大局”是指
A.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B.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C.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D.争取全国的彻底解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精兵简政”的指示
项目
内容
精兵方面
缩编主力部队及其指挥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地方武装和发展民兵,加强集训。
简政方面
整顿各根据地各级组织,紧缩机构和人员编制,加强基层。
具体标准
各根据地脱离生产的人员,只能占总人口的3%,其中军队系统人员占2%,党政民系统人员占1%。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1941年底到1943年,《解放日报》为促进精兵简政政策的正确执行,先后发表社论、专论20余篇,经验介绍及情况报道100余篇,作为中共中央的最高***,***甚至还亲自着笔为《解放日报》撰写了题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政策》的社论,并在撰述《抗战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等著名篇章中多次阐述了精兵简政的重要性。
《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和《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草案》则是用行政立法的形式对此前精兵简政的积极成果予以巩固,并进而推动精兵简政工作的深入开展。”……经过努力,“精简”工作成效显著,对此民主人士李鼎铭在《边区政府简政总结》中对作了高度的评价。
——摘编自《困局与应对:抗战时期中共精兵简政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的历史意义。(6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根据地精兵简政成效显著的原因。(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熊猫与传说中的龙一样,具有典型的“中国元素”,随着时代的发展,熊猫外交和熊猫的国际形象也在发生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1年,中华民国政府向美国赠送两只大熊猫,对其救济中国难民表示感谢,此举开创了近现代“熊猫外交”的政治性赠送模式。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赠送大熊猫统计表(1957—1982年)
时间
受赠国家
数量
1957—1959年
苏联
2只
1965—1980年
朝鲜
5只
1972年
美国
2只
1972—1982年
日本
4只
1973年
法国
2只
1974年
英国、联邦德国
各2只
1975年
墨西哥
2只
1978年
西班牙
2只
——《新世纪周刊》,2005.5
材料三:2007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封面刊出的是好莱坞电影《金刚》中金刚爬上帝国大厦的场景,那只大猩猩被换成了熊猫。它以征服世界的严肃姿态出现,投射出欧美精英团体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民国政府推行“熊猫外交”的国内背景和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熊猫外交”的特点,并概要分析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分析“中国崛起”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世界带来的影响。(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近代著名漫画家特伟的《偷天换日》,该漫画反映的背景事件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D.直接促使了中国的战略反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四川“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的闸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蒋介石的演讲反映出当时
A.全面抗战开始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D.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