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国军一部分应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则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材料一 国军一部分应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则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材料一 国军一部分应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则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1937年8月20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国军作战指导计划》
材料二 共产党员及其所领导的民众与武装力量,应该最积极的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应该把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不放松一刻功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
——1937年8月25日洛川会议《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请回答:
(1)为实现材料一中“确保山西”“力保淞沪要地”的目的,国民党组织了哪些战役?(4分)我们应当怎样评价这些战役?(4分)
(2)材料二说明中共确定了怎样的抗战路线?(4分)为此,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洛川会议后是怎样实践上述抗战路线的?(4分)
答案

(1)战役:太原会战、淞沪会战。(4分)评价: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没有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4分)
(2)抗战战线: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4分)实践: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史实的记忆问题,由材料中的“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则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可知进行的战役有太原与淞沪会战。对淞沪会战的评价在课本上有,日本在全面侵华前,就曾放言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但一个淞沪会战就进行了三个月,所以这次战役给日军很大的消耗,但最终上海失守,南京失陷,蒋介石政府迁都重庆,所以两次会战没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
此问的第一个小问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执行的是一条“全民族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此结论可由材料中的“应该用极大力量发展抗日的群众运动。不放松一刻功夫一个机会去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只要真能组织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疑义的”得出。其全面抗战路线的实践是开辟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形成了与国民党正面战场相互配合的敌后战场。
举一反三
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堡出现,通过剪伯赞、吕振羽与中共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共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表达国民党要求;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
C.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D.中共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业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也大为增多。这一现象表明:
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
C.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D.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而大量内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百团大战期间,国民党的38军以及许多民间抗日武装加入了作战行动。这体现了(   )
A.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B.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C.国民党政策发生了变化D.中国战场由防御转为进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这段文字出自美国作家安娜•雅各布对一场战争的叙述。这场战争是
A.护国运动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佞垂老亲见……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世事纷纭已极。和会散后,又益以青岛问题,集矢曹、章;继以罢学,牵率罢市。咄咄学生,救国良苦……国中革命之说,暗长潜滋。
——据《严复集》整理
材料二 中国抗击的日本的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七七事变”到一九四五年,日军历年投入到中国关内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百分之七十六点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中国摧毁的日军有生力量数目最大。           
——刘大年《抗日战争年代》
材料三   中华民族从来是一个爱好和平、与邻为善的民族。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之苦,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自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事实雄辩地向世界昭示,中国始终是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中国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恪守不参加军事集团、不谋求势力范围、永远不称霸等庄严承诺,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胡锦涛《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1)阅读材料一,指出严复所称“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为“利己杀人,寡廉鲜耻”的依据是什么?请您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说明“一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8分)
(2)二战前和二战中中国军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8分)
(3)阅读材料三,从汲取战争经验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出发,概括指出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简要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