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上海市卢湾区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美、英、法、西等国的代理商以香港为基地,在华南沿海地区散发传单和图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09年1月上海市卢湾区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9世纪后半期,美、英、法、西等国的代理商以香港为基地,在华南沿海地区散发传单和图片,诱骗中国人去国外当苦力。1847年即有华工被“招请”赴美国。——《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向东北地区移民,要将日本移民作为自耕农在东北重要地区安居下来。从1932年到日本投降时止,日本关东军特务部先后14次向中国东北地区进行武装集体移民,共移入日本人约27万。 ——《东北经济掠夺》 材料三 由于地区间经济水平差别和上海经济发展需要,人口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是上海如今面临的最为突出的一个人口问题。市人口计生委透露,全市外来常住人口2007年为499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27%,来沪人员已经成为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人口迁移的原因分别是什么?造成怎样的社会后果?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大量外来人口进入上海,对上海的发展经济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因素? 3)除上述原因外,你认为还有那些因素造成人群的迁移? |
答案
(12分):1)(5分)原因:材料一: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在中国进行的移民活动;材料二:日本在侵华战争时,对中国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后果:材料一:华工为美洲等地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却受到严重的种族歧视和压迫。材料二: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移民企图促成了这些地区的日本化,为其侵略政策服务。2)(5分)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地区间经济水平差别和上海经济发展需要),个体移民向经济、技术和教育高地迁移。积极意义:促进上海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上海发展中的劳动力及技术人员的补充,促进人才的流动与竞争;消极因素:造成城市压力过大,城市的住房、交通、道路等等有巨大的压力等。(言之有理即可)3)(2分)躲避战乱、奴隶买卖、自然因素、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等。 |
解析
本试题围绕人口迁移考查,注意提炼材料有效信息,影响分析时主要从两面分析;人口的迁移除与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有关,还有自然条件等因素。 |
举一反三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本来可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但是国民党没有把握好和谈时机,失去了两次机会,不得不退据台湾。请回答:(共8分) (1)第一次机会指的是什么?国民党是如何失去的?(2分) (2)第二次机会指的是什么?国民党又是如何失去的?(2分) (3)这两次机会的丧失对国民党自身和中华民族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4分) |
关于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打击了敌人的后方 | B.配合了正面战场 | C.抗击了日军的主力 | D.加速了相持阶段的到来 |
|
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我国民政府所在地,在那里屠***中国同胞达30万人以上,而现在这件事却被日本右翼势力称之为“20世纪最大的谎言”。请问这是A.济南惨案 | B.皇姑屯事件 | C.潘家峪惨案 | D.南京大屠*** |
|
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交战双方均为中日两国,然而结局却完全不同,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A.是否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 B.是否自始至终坚持抗战 | 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 | 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
|
1945年8月,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终于取得最后胜利。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是因为美国空军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有人说:“是因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摧毁了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也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能取得最后胜利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付出了沉重代价,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才取得的。”你赞同上述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