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24分)【材料一】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

阅读下列材料(24分)【材料一】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二】解体太缓慢了。这种速度,不但不能满足少数先觉者的期待,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使中国免受挨打的耻辱与覆亡的危险,这样,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了。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三】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8分)
(2)材料二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指什么事件?结合改革措施说明:为什么在慈禧看来,政改将加速权势集团的崩溃?(6分)
(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4分)
答案
(1)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之下,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被迫进行改革。(4分 )
积极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只要答对其中两个要点就可得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维新变法运动。(2分)
改革触动了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利益。(2分),如废除旗人特权,改革科举制度等。(2分)
(3)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洋务运动的***等。
(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分)
(4)由学习西方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其他言之有理也可)(4分)
解析

举一反三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寓强于富”的口号,开始创办民用工业。1872年,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它标志着
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B.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C.洋务运动的起步D.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关于洋务运动影响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A.引进了一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B.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的经济扩张
C.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D.不利于中国近代化,阻碍社会进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在李鸿章的主持之下创办。3年后招商局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挤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经占了六成。这说明:
A.西方列强经济侵略有所缓和
B.欧洲革命风起云涌,列强无暇东顾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初步发展
D.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经济侵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以下不属于这一类型企业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
C.轮船招商局D.天津机器制造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历史上“官办”经济长期地位突出。近代洋务运动时期官办企业与古代的官营作坊有本质的不同。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不同突出表现在(   )
A.从事军火业务B.使用机器生产
C.维护统治利益D.注重经营管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