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下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题型:广东省高考真题难度:来源:
下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
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答案
B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浙江省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个实业,1916年前后该实业的状况不包括[     ]
A.他创办的企业很红火
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扩大国内市场
C.欧洲列强对中国的严重的经济侵略使之破产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发展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比较恰当[     ]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C.一战期间世界局势的动荡
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两。——摘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平均每年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摘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三: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为4.9亿日元,1919年增至14亿多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14.7亿多日元。同期美国对华贸易由1913年0.35亿海关两增至1919年1.08海关两,美国在华商行从136个增至209个,并攫取在华修建1500里铁路等特权。——据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据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的现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一和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增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二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