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中天评历史栏目中讲道:“任何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要改革,都离不开传统,都可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为现实服务的东西。”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中

在易中天评历史栏目中讲道:“任何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要改革,都离不开传统,都可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为现实服务的东西。”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中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易中天评历史栏目中讲道:“任何民族要生存、要发展、要改革,都离不开传统,都可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为现实服务的东西。”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孔子改制考》
C.建立和谐社会理论
D.“打倒孔家店”

答案
D
解析
题目中的意思是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ABC中均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D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不符合题意。
举一反三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1) 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2)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进行革命准备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3分)
(3) 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3分)
(4) 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使用的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过程。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B.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倾向
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道德问题上陈独透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孔教和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
A.无心插柳柳成荫B.泼洗澡水也把孩子一起泼掉
C.闭上眼睛就没有悬崖D.跪着造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东学西渐,西学亦东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尽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郑明谦著《儒学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呑活剥的、毫无批判地吸收……   ——***《新民主主义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在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下欧洲启蒙思想能够形成,而欧洲先进思想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没有“生根结果”? (4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为改变上述状况,胡适等人提出了怎样的主张?(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