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薪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普遍
题型:江西省模拟题难度:来源:
“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薪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③设立京师大学堂④改革科举制 |
[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答案
B |
举一反三
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
[ ] |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
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 |
[ ] |
A.按西法编练新军 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 C.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 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
19世纪后期中日两国对教育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2年颁布《学制》到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日本吸收和消化了西方教育的影响,并与本国的教育遗产融合起来,建立了“东方道德,西方技艺”和谐统一的、符合日本国情和需要的近代教育制度。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成功引起了中国当时的留日学生及赴日考察教育的官员对日本教育制度,特别是学制的关注。 |
——《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向清廷建议:“请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日本著名学者阿部洋也认为:“独特的日本学校教育,以儒家道德为本的修身教育与近代诸学科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中国的理想楷模”。在时人看来,中国教育向日本学习,可以减少摸索、尝试的代价,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可以避免与中国政体、国情不合的西方思想的侵濡。这种以日为师的氛围和趋向的形成,为清末新政学制改革最终取法日本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
——田正平《中国教育史研究》 |
(1)材料一中“东方道德,西方技艺”的含义是什么?你如何评价日本明治政府的这一教育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主张“远法德国、近采日本”的主要原因,康有为的建议及后来的教育变法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人评价百日维新“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直接导致维新派“同志太孤”的措施有 ①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②精简机构,裁汰冗员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④选派学生到国外留学 |
[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 ] |
A.教育近代化起步 B.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 C.科举制度依然存在 D.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