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作为中国第一任驻外(西方)使节,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使英国,回国后倍受攻击,被迫卸职返回原籍;所写《使西纪程》因称颂西方文明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作为中国第一任驻外(西方)使节,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使英国,回国后倍受攻击,被迫卸职返回原籍;所写《使西纪程》因称颂西方文明而遭诋毁,终至毁版。光绪三年二月二十七(旧历),郭嵩焘与一千中、英友人讨论英国税务,得知英国官吏月薪300磅以上者,也都必须同等纳税之后,感叹道:“此法诚善,然非民主之国,则势有所不行。西洋所以享国长久,君民兼主国政故也。” 1877年,在给李鸿章的信中,郭嵩焘曾说:“窃谓中国人心有万不可解者。西洋为害之烈,莫甚于鸦片烟。英国士绅亦自耻其以害人者为构衅中国之具也,力谋所以禁绝之。中国士大夫甘心陷溺,恬不为悔。数十年国家之耻,耗竭财力,毒害生民,无一人引为疚心。钟表玩具,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荒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以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曾劼刚以家讳乘坐南京小轮船至长沙,官绅起而大哗,数年不息。是甘心承人之害以使朘吾之脂膏,而挟全力自塞其利源。蒙不知其何心也!”他的话心含痛楚而笔意冷峭,画出了顽固官僚的愚昧与可恶。 在当时的中国,顽固是一种社会病症,……复杂的问题在于,守卫祖宗之法常常同民族主义爱国之情联在一起。不合理的东西被合理的东西掩盖,成为公论。顽固的人们借助于神圣的东西而居优势,迫使改革者回到老路上去。 郭嵩焘死后(庚子事变正盛之际),有人还奏请戮他的尸体,以谢天下。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郭嵩焘对英国社会和当时中国顽固势力有怎样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郭嵩焘历史悲剧的原因。(9分) |
答案
(1)肯定民主制度具有优越性(2分) 认为中国顽固势力可以接受西方消费品,却拒绝学习外国科技,是愚昧的(4分) (2)洋务运动的开展并未改变中国的制度(2分) 郭嵩焘的观念激进,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专制统治(2分) 顽固势力敌视西方文明、盲目排外(2分) 民族矛盾尖锐(义和团运动时期),守旧思想与爱国情结紧密联系,占据上风(3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所写《使西纪程》因称颂西方文明而遭诋毁”可知郭嵩焘对西方文明的肯定与认可;结合材料“钟表玩具,家皆有之;呢绒洋布之属,遍及穷荒僻壤;江浙风俗,至于舍国家钱币而专行使洋钱,且昂其价,漠然无知其非者。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以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可知顽固派可以接受西方消费品,却拒绝学习外国科技,是愚昧的。 (2)本题可从当时社会现实,自身观点,和双方实力的大小等方面考虑,可以得出洋务运动的开展并未改变中国的制度郭嵩焘的观念激进,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专制统治顽固势力敌视西方文明、盲目排外民族矛盾尖锐(义和团运动时期),守旧思想与爱国情结紧密联系,占据上风 |
举一反三
长久以来在中国社会形成的“贵华夏”“贱夷狄”的传统思想观念的樊篱开始被冲破,一些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以一种新的跟光审视世界。这一新的眼光主要“新”在A.知识界出现了经世致用的呼声 | B.鸦片战争中中国的失败激发了国人的爱国心 | C.一些有识之士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思潮 | D.强国御侮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
|
在中英两国进行的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激于道义”的代表在决战后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师夷长技以自强” | C.“贵华夏、贱夷狄” | D.加强海防建设 |
|
中国近代由守旧到革新的历程非常艰难,几乎每走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如在由“夷务”到 “洋务、西学”的演变过程中就曾经出现了激烈对抗的两个派别,他们分别是A.抵抗派和投降派 | B.洋务派和顽固派 | C.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 | D.维新派和激进派 |
|
“对传统文化心态的挑战,迈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指的是近代中国人提出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师夷长技以制夷” | C.“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 D.“民主与科学” |
|
“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予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以下对该观点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内容 | B.是“中学”与“西学”碰撞的客观结果 | C.倡导该观点的应是资产阶级 | D.该观点更加倾向于在中国传播“西学”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