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予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以下对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予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以下对该观点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内容 | B.是“中学”与“西学”碰撞的客观结果 | C.倡导该观点的应是资产阶级 | D.该观点更加倾向于在中国传播“西学” |
|
答案
A |
解析
题干观点从人际关系、选官原则、政治制度等方面阐述了中西方的不同之处,其立场是反对三纲五常,主张引进西方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因此该观点代表了资产阶级的立场。B、C、D三项与此相符,A项洋务派和顽固派都不主张触及中国的政治制度,故A符合题意。 |
举一反三
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深化,其中“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的思想状况得到改变的根本原因在于A.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 | B.清政府创办了先进的军事工业 | C.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 D.维新变法运动的大规模开展 |
|
孔子思想主张的很多内容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甚至到了西方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跨入工业化大门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在强调:“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思想观念突破了这一内容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 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
|
趋势更新、与时俱进是时代赋予发展者的历史使命,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下列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应是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③“师夷长技以自强” ④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观点主要认为“中体西用”理论A.出发点是在中国实现政治变革 | B.目的是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 C.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 D.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 |
|
(13分)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两方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等先进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呜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明末士人朱宗光 材料二 “这些耶稣会士来到中国……在传教的同时,传播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文化的新成果,使得中国不仅仅在经济上融入世界,在文化上也融入世界,这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樊树志讲明史:耶稣会士与西学东渐》 材料三 “1862年附设于总理衙门的京师同文馆,三十年间译著近两百种……延聘法国毕利干教授化学,英国德贞教授解剖学。”“19世纪中期以后传入的西学,举凡近代西方的工程技术、科学理论、民主思想……统统展示在中国人面前……资产阶级新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政治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同传统文化进行着多角度、多层面的较量,并以其自身具有的相对高势能,不可逆转地占据了优势。”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第3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位作者审视“西学东渐”的角度有何不同?(2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当时“西学东渐”对中国的积极影响。(2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以“晚清民初西学东渐的特点”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