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夷”是对汉族以外民族的蔑称,而“洋”则体现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由“夷”到“洋”的态度反映了中国对西方认识的加深,故选A项。
点评: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出民主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举一反三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①魏源    ②洪仁玕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洋务派的出发点:“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方面,洋务派办教育、办海防、办工业,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清政府的统治B.在上层建筑领域学习西方
C.洋务派要实施新政D.学习西方的科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①指导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为君主立宪思想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③继承并发展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④为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的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人物编号
人物速写

号“饮冰室主人”, 人物速写曾拜“南海先生”为师

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新青年》的创办者,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领军人物

民族英雄,领导了“虎门销烟”

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创建了“湘军”,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按时间顺序将上述人物分为四类(每一类2人,填数字序号即可。)(8分)
(2)分别概述这四组人物的派别及向西方学习的主张。(8分)
(3)上述派别和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商业文明对应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其含义是商业发展导致的社会进步。20世纪初有助于社会进步的社会思潮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以制强”
C.“实业救国”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