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李鸿章、郑观应的主张有利于经济近代化;章太炎的主张有利于政治近代化;梁启超的主张有利于政治、思想近代化,因此ABD都不是共同点,答案为C项。
点评:近年来,中国思想近代化的问题是中国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民主与科学等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要抓住一条主线: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及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把握向西方学习的四个阶段的主题内容:一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二是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三是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四是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举一反三
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的著作是
A.《四洲志》B.《各国律例》C.《海国图志》D.《变法通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有诗云:“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种“西学中源”说的解释目的在于
A.反对学习西方B.为变法作解释C.宣传西用中体D.维护中华文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要”的思想解释教为全面的是(  )
A把传统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B.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变法之举,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能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观点?(6分)
(2)材料二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派别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6分)
(3)材料三的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6分)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时人曾对当时的某一著述作如此评论: “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此推断该书最有可能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