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皇帝材料二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魏源材料三 这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皇帝材料二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魏源材料三 这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皇帝
材料二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
材料三 这个世界几乎已分配完毕,它所剩下的地区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展。想一想你夜晚在空中所看到的那些星球吧,那些我们永远无法到达的巨大的世界吧!我常常这样想,如果可能的话,我将吞并这些星球。看到它们这样清楚而又那么遥远,真使我感到悲伤。
——(19世纪末)罗德斯
材料四 “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19世纪末)吉卜林
材料五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大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
请完成: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4分)
(2)材料三、四和材料五有何联系?(4分)
(3)材料四中所说的“最好的东西”,在魏源和康有为看来分别是什么?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4分)
答案
(1)观念变化:由鄙夷到师夷。原因:鸦片战争的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中西方联系扩大。
(2)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日益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面对民族危机,康有为主张变法维新。
(3)西方的科学技术和西方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由技术(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
解析
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反映地主阶级对中西方实力对比发生的观念转变,原因从当时的经济、政治、外交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中材料三、四与材料五属于因果关系,因为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要求改革政治进行救亡图存;第(3)问考查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不同。
举一反三
历史学习是一个积累历史知识,感知体验历史,再到理解感悟历史的过程。请根据提示,完成“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活动素材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背景图片


⑤(只填写杂志名)

历史人物

康有为
陈独秀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民主、科学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
政治派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他们每3个月要学习14天《孝经》和圣谕。这可以说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宗旨是
A.改革传统教育制度B.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C.宣扬中华传统文化D.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显然不是《海国图志》编撰意图的是
A.“以夷变夏”B.“以夷款夷”C.“以夷攻夷”D.“师夷制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严复《辟韩篇》:“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民而已。……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对该思想的评价不准确的有
A.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B.为辛亥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C.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D.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66年奕訢新驳斥倭仁反对增设天文算馆,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绝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朝廷采纳奕訢意见。颁布上谕,表示:“西法者,不过借西法以印证中法,并非舍圣道而入歧途,何至有碍于人心士习耶?”下列关于奕訢这一观点评价最恰当的是
A.体现了西学中源思想
B.有利于培养科技人才,应对当时的边疆新危机
C.正确分析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源
D.体现了他减少阻力,从根源上改革清政府的意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