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指出: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指出: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指出: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参照作者这种思路,20世纪初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的需要B.西方“民族自决”思想在中国传播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D.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严重,出现了反帝活动,体现了“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西方“民族自决”思想在中国传播体现了材料中“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体现了材料所说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材料没有听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因此答案为 D。
举一反三
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份,最多时销达17 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一现象说明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与革命是活跃在中国社会中的两种救国力量。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两者都反对专制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国家
②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③都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在政治领域的影响
④民国的建立意味着民主最终战胜了专制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这表明严复(   )
A.抛弃了进化论思想B.认识到了西方文明的本质
C.欲从传统思想中寻找价值D.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亡,但作为一场更广阔的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在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深度参与了中国由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爱国人士。阅读下列梁启超文选,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突厥地跨三洲,立国历千年,而 守旧不变,为六大国执其权,分其地矣;非洲广袤,三倍欧土,内地除沙漠一带外,皆植物饶衍,畜牧繁盛,土人不能开化,拱手以让强敌矣;波兰为欧西名国,政事不修, 内订日起,俄普奥相约,择其肉而食矣。
————《论不变法之害》
材料二 夫倒满洲以兴民政,公义也;而借勤王以兴民政,则今日之时势最相宜者也。古人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弟以为宜稍变通矣。·······何必故划鸿沟,使彼此永远不相合哉?弟甚敬兄之志,爱兄之才,故不惜更进一言,幸垂采之。
————《致孙逸仙书》
材料三 夫共和国体之难以图存,公等当优能言之矣;吾又谓君主国体之难以规复者,则又何也?盖君主之为物,原赖历史习俗上一种似魔非魔的观念以保其尊严;此种尊严自能于无形中发生一种效力,直接间接以镇福此国。君主之可贵,其必在此。虽然尊严者不可亵者也,一度亵焉,而遂将不复能维持。
————1915年8月《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1)根据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试简要分析作者言论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意图。(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和收信人思想的异同。(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文章发表的历史背景,概括梁启超的主张。(3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并分析造成梁启超思想主张变化的原因,据此你得出什么启示。(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