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维新派反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的主张,主张学习西方制度为主体,实行君主立宪。A与洋务派的观点相近,主张用西方科技辅助清朝封建统治,排除A;B出自魏源的《海国图志》,也不主张西方的制度;D与新文化运动的观点相近,猛烈批判传统文化,排除D;C出自严复,认为若要以西学为用,则必需同时接受西学之体即社会制度,否则就是一种“牛体马用”的谬想,因此选C。
举一反三
金耀基在《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一书中指出:“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当时“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指的是
A.经济近代化B.政治民主化C.军事科技化D.文化大众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是故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于是有所谓历史哲学者出焉。历史(撰述)与历史哲学虽殊科,要之,苟无哲学之理想者,必不能为良史,有断然矣。”其观点主要表明
A.历史与历史哲学之间没有本质区别B.史学家要善于发现并阐明历史规律
C.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是探求公理公例D.社会进化论是历史哲学的研究范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曾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在此,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是
A.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开始B.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对决
C.洋务运动发展的重要转折D.中国人民群体意识形成的开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特观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严复的这段话,反映出他关注自由主要是基于
A.救亡图存B.实现民主C.发展经济D.解放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某一时期的报刊上充斥着“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有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少年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这些现象最能反映
A.社会普遍要求挽救民族危亡B.民族危机促使国人逐渐警醒
C.达尔文进化论在中国广泛传播D.清政府允许西方思想自由传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