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的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

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的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康有为和陈独秀都是近代的学术大师,都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中把孔子奉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造成孔子在两次运动中不同命运的的根源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B.两次运动所处的社会性质不同
C.两次运动的目的不同
D.两次运动的观点主张不同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康有为是君主立宪派的代表,他所处的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步发展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薄弱,所以与中国的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得不借助孔子的权威来宣扬自己的变法。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间,资产阶级力量的增强,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封建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不良影响。
举一反三
严复的《辟韩》:“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他强
调的是
A.进化原理B.中体西用C.民权意识D.君主立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B.中法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分布示意图,它反映出
A.维新派行动落后于其宣言B.维新志士注重启发民智
C.变法运动参与阶层广泛D.变法浪潮激荡全国城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20年梁启超从欧洲考察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从材料中可以得出
A.梁启超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怀疑B.梁启超对新文化运动持否定态度
C.物质文明的发展会降低人类的幸福感D.五四运动促进了知识分子的觉醒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  )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知识分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