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梁启超文选,回答问题。材料一 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突厥地跨三洲,立国历千年,而 守旧不变,为六大国执其权,分其地矣;非洲广袤,三

阅读下列梁启超文选,回答问题。材料一 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突厥地跨三洲,立国历千年,而 守旧不变,为六大国执其权,分其地矣;非洲广袤,三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梁启超文选,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突厥地跨三洲,立国历千年,而 守旧不变,为六大国执其权,分其地矣;非洲广袤,三倍欧土,内地除沙漠一带外,皆植物饶衍,畜牧繁盛,土人不能开化,拱手以让强敌矣;波兰为欧西名国,政事不修, 内订日起,俄普奥相约,择其肉而食矣。
——《论不变法之害》
材料二:夫倒满洲以兴民政,公义也;而借勤王以兴民政,则今日之时势最相宜者也。古人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弟以为宜稍变通矣。·······何必故划鸿沟,使彼此永远不相合哉?弟甚敬兄之志,爱兄之才,故不惜更进一言,幸垂采之。                                
——《致孙逸仙书》
材料三:夫共和国体之难以图存,公等当优能言之矣;吾又谓君主国体之难以规复者,则又何也?盖君主之为物,原赖历史习俗上一种似魔非魔的观念以保其尊严;此种尊严自能于无形中发生一种效力,直接间接以镇福此国。君主之可贵,其必在此。虽然尊严者不可亵者也,一度亵焉,而遂将不复能维持。
——1915年8月《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根据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简要分析作者言论的历史背景和主要意图。(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和收信人思想的异同。(4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文章发表的历史背景,概括梁启超的主张。(2分)
答案

(1)历史背景:民族危机加深,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2分)主要意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强调变法的必要性。(2分)
(2)两者都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但梁启超主张要结合国情,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建立共和政体。(4分)
(3)历史背景: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共和政体存在覆灭的危险,(1分)主张:反对君主制度,维护共和政体。(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选自梁启超文选,作者言论的历史背景,可结合所学的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总结回答,即民族危机的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其言论的主要意图,根据《论不变法之害》,可见是为宣传变法思想。
(2)首先明确作者和收信人,即使梁启超和孙中山;根据材料中“倒满洲以兴民政,公义也;而借勤王以兴民政,则今日之时势最相宜者也”、“宜稍变通矣。·······何必故划鸿沟,使彼此永远不相合哉”。可见二人都主张“兴民政”,即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孙中山主张“倒满洲以兴民政”,即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梁启超主张“借勤王以兴民政”,即改革清政府,建立君主立宪制。
(3)根据材料选自“1915年8月《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梁启超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发表的文章;根据材料中“夫共和国体之难以图存,公等当优能言之矣;吾又谓君主国体之难以规复者”,可见梁启超反对君主制度,主张维护民主共和制。
举一反三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关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争锋相对、势不两立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D.同工异曲、水乳相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近代报刊中,将②③归为同一类性质的理由最恰当的是

①              ②               ③               ④
A.同为近代以来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B.同属于娱乐性为主的报刊
C.都为政治运动制造舆论D.是不同时期政府的宣传舆论工具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严复说:“益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在此,严复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中体西用B.西体中用C.体用一致D.体用两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维新派指出,洋务运动“利未一见,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不知本原”。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
A.专制制度B.工业经济C.传统儒家思想D.民主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