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这表明其(   )A.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B.

洋务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这表明其(   )A.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B.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洋务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这表明其(   )
A.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B.未超越洋务派的历史局限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D.主张“中体西用”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材料中的“本在朝廷政教”应指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A。BD项错误,洋务派学习西方的技术,而材料则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明显表示赞赏;C项错误,作者并非认为技术不重要,而是说强生之本在制度。
点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持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在洋务运动的后期,一些洋务派人士从洋务阵营中走出来,转而批判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产生了最早的维新思想。
举一反三
“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 胡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康有为打出“孔圣人”的招牌宣传维新变法,其目的在于(  )
A.利用传统思想作武器B.动员士大夫阶层参加变法
C.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D.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到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D.推动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