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在《仁学》中谈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这一言

谭嗣同在《仁学》中谈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这一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谭嗣同在《仁学》中谈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这一言论反映了:
A.天赋人权B.三权分立C.君主立宪D.社会契约

答案
D
解析

举一反三
维新运动期间,某朝廷实权派人士以“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来评价康有为。文中“孔”、“夷”的含义分别是                   
A.孤陋、浅薄B.儒、洋
C.孔子、伯夷D.威武、扫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严复是从福州“三坊七巷”走出的近代历史名人,其主要成就是(  )
A.翻译《天演论》B.领导实业救国
C.领导新文化运动D.编写《海国图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持此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A.洋务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新文化人士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胡适在其创作的《归国杂感》里这样写道:“不到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的中国,骂康有为太新;二十年后的中国,却骂康有为太旧。”“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都批判康有为,是因为康有为
A.托古改制,实行君主立宪B.倡导民主与科学,全盘西化
C.变革制度,建立民主共和D.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王莽从步入政坛到当上皇帝,共花了三十一年时间。汉朝遗留下来的社会问题十分严峻地摆在他面前,为了摆脱困境,他立志改革,“言必称三代,事必据《周礼》”,妄图按照儒家经典重建一个大同世界,一劳永逸的解决土地兼并、贫富不均、商人过度盘剥等社会问题。然而这种改进的着眼点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被史家称为“托古改制”。
材料二:王莽改制的理论基础是儒家经同菜《周礼》,他在诏令中宣布:“更名天下田曰王田”,按照《周礼》实行“五均六管”,“五均”的要点是在大城市设立五均官,代表政府管理五均赊贷及管理工商,控制物价,征收商税等;所谓“六管”是指由政府统一经营盐、铁、酒、铸钱和征收山泽税,不许私人经营,另有依据《周礼》的改革币制和空前绝后的改制、改名运动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王莽托古改投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6分)
(2)王莽改制的依据《周礼》,维新变法时被康有为斥之为“伪经”,但二者同是“托古改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托古改制”有何不同。(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