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服饰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
——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
|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严格规定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主要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述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并简要归纳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反映出中国民众服饰变化的什么主要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严格的等级制度。 (2)思想主张:主张易服。理由: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适应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需要。 (3)趋势:由传统走向现代;由朴素单调走向丰富多彩。 |
举一反三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 ] |
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
香港歌星张明敏以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
[ ] |
A.鸦片战争前后 B.甲午中日战争前后 C.辛亥革命前后 D.五四运动前后 |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变化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
[ ] |
A.废止缠足 B.断发易服 C.新式婚礼 D.废止跪拜 |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设计了一套直翻领、袋盖为倒笔架形的服装,服装前襟的纽扣为五粒,象征着国家的五种权力,袖口的三颗纽扣则象征着三民主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 |
A.这套服装称为中山装 B.服装设计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C.服装设计反映了民主共和已经实现 D.服装设计体现了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
下图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所设计的服装。此后几十年, 它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其原因不包括 |
|
[ ] |
A.它广泛吸收了欧美服饰的优点 B.中国社会生活的逐渐开放 C.它让人“见其服而知贵贱” D.它表达了国人对民主共和的崇尚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