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四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4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6分) (3)材料四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5分) |
答案
(1)失误: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4分) (2)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影响;没有建立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4分) 含义:思想启蒙。(2分) |
解析
(3)影响:触动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5分) 试题分析:(1)第一问,是常见的考题,内容常见,方式也常见,所以较容易回答。只要从材料内容中逐一归纳即可。材料一中的“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体现的是戊戌变法急于求成的错误,材料二体现的是急速的裁员,树敌太多,触动了既得利益者。 (2)第二问,有关依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问题,首先需要结合第一问题的答案来分析,然后再结合教材及材料内容来分析整理出正确的答案。有关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的问题,与洋务派相比,材料中的“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这其中最重要的答题点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由此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3)第四问,材料中的“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表明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起点。材料中的“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表明戊戌变法对旧制度的触动为后世的革命提供了经验。 |
举一反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本题满分14分) 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四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4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6分) (3)材料四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4分) |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提倡维新变法 |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 C.宣传科学救国 |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
|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强 | B.改革了封建体制 |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
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
|
在中国近代史上,封建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他”指的 |
[ ] |
A.孙中山 B.袁世凯 C.康有为 D.陈独秀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