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眼中的戊戌变法(10分)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

学界眼中的戊戌变法(10分)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学界眼中的戊戌变法(10分)
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长时问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巨。……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问题: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1分)
(2)据材料二,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3分)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用史实说明你的理由。(3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研究者观点不同的因素有哪些?(3分)
答案
(1)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1分)(或跨出了中国近代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步)
(2)保守;近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激进。(3分)
保守:借助儒家思想;单纯依靠皇帝;不敢反动群众。
近代化一环: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宣传西方民主思想。
激进: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改良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充分的思想动员。(3分,只能选其中一个方面赋分)
(3)政治因素,时代发展,史学方法论(史学发展)。(3分)
解析

举一反三
1911年春天,18岁的***将他所描绘的未来中国政治蓝图贴在湖南长沙一所学校的墙上:孙中山成为新中国的总统,康有为担任首相,梁启超是外交部长。康有为此前对中国社会进步所作的最大贡献是
A.开办万木草堂,招徒讲学
B.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的思想主张
C.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提倡爱国救亡,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
D.宣传民主、科学思想,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最突出作用是
A.变法思想宣传B.思想解放作用C.师夷长技以制夷D.实行君主立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鲁迅曾评论某位历史名人时说:“广东举人多的很,为什么    独独那么有名呢?因为他是公车上书的头儿,戊戌变法的主角”。这里的空格处应该填谁的名字?(  )
A.孙中山B.康有为C.洪秀全D.谭嗣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中国维新派的著名领袖,康有为亲自编撰了《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彼得变政记》、《法国革命记》等书,并在1898年陆续送呈光绪御览。
材料二: 康有为写道:“臣读各国史,只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十万之贵族,百万之富翁,暴骨如莽,奔走流离,散逃异国。城市为墟,而革变频仍,迄无安息,遂入洄渊,不知所极。”后来又在《法国革命史论》中写道:“吾国久废封建,自由平等已两千年,与法国十万贵族压制平民,事既不类,倡革命而言压制者已类于无病学呻矣。”
---《中国近代史料选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编撰《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彼得变政记》等书并送呈光绪帝的意图是什么?(2分)与其在材料二中阐发的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2)康有为在材料二中引述的历史史实是否完全准确?请做出你的判断,(1分)并说明理由。(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伸民权,必广民智,欲启民智,必先革除恶风陋习对人民的禁锢。……早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请求放足、断发、易服以便“与欧美同俗”,又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想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据材料一提炼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7分)
(2)材料二是基于怎样的视角对戊戌变法进行评价的?按照这一视角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